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8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财政金融   251篇
工业经济   247篇
计划管理   950篇
经济学   1595篇
综合类   1011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101篇
贸易经济   712篇
农业经济   632篇
经济概况   102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Public investment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ain instruments of regional policies. The existence of a direct link between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income per capita is usually accepted. Literature also describes a positive effect of public investment on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is latter relationship for the case of Spanish regions over the period 1965–1997 using panel data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show a positive effect of productive and social public investment (especially in education) on private investment. The spillover effects generated by the productive infrastructures located in other regions do not seem to encourage the private investment in neighbouring regions. Public consumption and interest rate exert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the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2.
欧盟是迄今为止运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元的出现以及成功运行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货币一体化的更高层次。作者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并提出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观点,然后探讨了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的问题,最后用 GG-LL模型分析了区域内各经济体与最优货币区的关系,从而最终建立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3.
区域城市"经营-管治"契合分析及其一体化制度安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区域经济已经进入单体城市点状拉动向区域城市组合联动切换的阶段.应不失时机地由单体城市各自为战的扩张式经营转向区域城市做强做优的协同式经营。区域城市经营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层面,注重的是城市资源的存量盘活、增量拓展;区域城市管治则是其制度层面,注重的是城市建设秩序的理顺和合作机制的完善。这是本世纪驱动中国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本文认为,时下中国。尝试建立网络化的区域城市“经营-管治”契合体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并提出从合作框架、协调机制设计和公众参与管治三个方面着手区域城市的一体化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4.
平海 《物流技术》2003,(3):18-21
分析了武汉市物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武汉发展物流业具有一定优势,并提出了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正确定位,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和网络设施等物流活动的支撑体系,建立配套的相关政策,推动武汉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5.
论区域差异化现代服务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区域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区域产业结构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发展与自主创新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正向关系。一方面,自主创新是区域现代服务业实现的基础条件之一;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实现也有赖于区域现代服务业提供完善的支撑。各经济区域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区情,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区域差异化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具有差异化的现代服务业,其重点在于发展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6.
沈爱华 《经济管理》2007,(17):87-91
加速苏北发展是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吸引区域外投资是苏北快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加速南北产业转移将成为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加速苏北经济发展应优先重点发展江苏沿海以及内陆中心区域,完善城镇规划,建立网络状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7.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传统经济学文献强调地域特有资源对区域专业化形成的影响,克鲁格曼等新经济地理学家则强调基于企业规模经济的累积过程机制,本文以马歇尔关于地方化产业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初创企业建立及其带来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知识溢出来解释区域专业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9.
“八五”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实经济条件,依靠科技力量,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一批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和企业家队伍,经济增长方式上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0.
论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