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85篇
财政金融   529篇
工业经济   441篇
计划管理   1016篇
经济学   1267篇
综合类   861篇
运输经济   55篇
旅游经济   205篇
贸易经济   1281篇
农业经济   2492篇
经济概况   8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561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79篇
  1984年   194篇
  1983年   149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54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2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闽侯县农用地闲置情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情况,深入分析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发展水平。[方法]建立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外部进入农村投资、农业生产总值、种粮补贴、自然灾害、农业技术水平、农村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农村生态补偿金额、农地的整理规模及环保支出占GDP比重共确定12个指标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进一步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种粮补贴、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生态补偿金额、生物多样性程度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趋势;自然灾害则与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整体看来,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主要受到当地经济、环境及生态基础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适应——农户秸秆还田驱动力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秸秆还田好处良多,但秸秆焚烧却屡禁不止。文章主要研究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长效性问题,考察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选择。[方法]该文利用山东、湖北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一行为的长效性。[结果](1)目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还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农户对政府高压更为敏感;(2)提高农户对秸秆还田好处的认知将极大促进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政府高压和秸秆还田认知能显著提高男性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4)提高女性农户对秸秆还田优点的认知能显著提高其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行为。[结论]政府在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应"疏堵结合",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秸秆还田技术配套措施的纵向一体化和秸秆还田方式的横向整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注重群体导向等方式,实现农户认知水平和政策精度的提高,更好实现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93.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限制;(3)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性功能与农户承包权的福利性功能同时增强,进一步减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结论]"三权分置"是解决农地无人耕种、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合理界定"三权"的权能、理顺"三权"的经济学关系、破解法律制度障碍是"三权分置"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4.
[目的]考虑环境和耕地约束,构建了城镇化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我国2000~2014年区域城镇化效率,并且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分布形态2个角度探索区域城镇化效率差异的机理。[方法]以"工业三废"和耕地面积减少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投入—合意产出—非合意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优化I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并利用谱系聚类方法分析了其梯队层次特征。[结果]我国各省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绝大多数省域处于效率缺损的状态;各省域城镇化效率表现为明显的5个梯队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梯队省域城镇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且省域之间城镇化效率差距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较高,总体上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城市群发展程度高而使得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城市体系断层明显,城市群带动作用弱。[结论]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且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模式和演进机制,区域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层次、城市集聚方式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5.
基于红外图像的林火识别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且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会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早期的林火判别多基于温度、烟雾以及24小时图像监测实现,主观性强,标准单一,且误报率高。如何快速发现林火目标并及时报警扑灭,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红外热像仪,对大量森林背景及模拟林火状态进行了图像和温度数据的采集,首次提出了基于温度标准差方法进行热源识别的概念,得出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森林背景的温度标准差分布,以及明火温度在各阶段的波动范围,为林火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对干扰源进入前后的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析,对比目标热源的像素面积变化率及其圆形度,即可准确实现部分干扰热源的排除。实验结果证明,将此基于红外图像的热源初判原则与干扰源排除的规律应用于林火监测,方法简单有效,准确率高,对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对土壤生境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烧是一种自然或人为因素产生的干扰,能够改变当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指标,对土壤的性质与土壤的肥力影响较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影响深远。作为我国重点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地区林地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下适生农业经济作物有500多种,林木、柞蚕、林果及中草药等绿色种养产业的资源十分丰富,是当前大兴安岭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大兴安岭是我国森林火灾的多发区,文章对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火烧影响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指标等众多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近年来,研究者从大兴安岭不同地区、不同林火种类与林火强度系统分析并研究了火烧对土壤生境质量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该地区的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及农业林下经济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当下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面貌迅速变化,城乡一体化引领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阐明当前农村地区耕地社会保障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耕地社会保障价值研究。在条件价值评估法下,利用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受访者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年龄、家庭年收入与受偿意愿呈负相关;家庭收入来源、农地流转期限、新农保养老金发放级别与受偿意愿呈正相关;同时测算出怀宁县耕地资源社会保障总价值为9.91亿元,占当地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68%,单位面积耕地社会保障价值为1 141.67元/667m~2,占当地征地统一年产值的71.95%。通过与他人相关研究对比分析,结论认为目前耕地在中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仍承担着基础性作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耕地社会保障地位正在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8.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有关农地经营规模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影响方面,文章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就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对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 理论分析法、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结果 (1)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2) 从影响路径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中介效应为负;(3) 在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资本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劳动中介效应与要素组合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中介效应表现出来。结论 要大力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土壤指标是耕地质量分等的依据,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以渝西丘陵区的典型基本农田建设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法研究0~20cm、20~40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土层SOM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LISA聚类图进行SOM分区,进而提出土地整治的应用建议。结果 (1)研究区3层SOM平均含量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4级,为中等水平。(2)20~40 cm土层SOM的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其余两层均为高斯模型,3层SOM均属于中等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状与块状分布。(3)3层SO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高—高(HH)集聚区分布在平坝与丘间谷地,主要为水田,这与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有关,其次为旱地;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多样化,故丘陵区需重视土壤改良。(4)以表层SOM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主,中、下层为辅,将研究区划分为高SOM集聚区、表层高SOM集聚区、低SOM集聚区和SOM随机分布区4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间SOM含量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整治建议。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SOM含量在剖面和水平空间上高值与低值的集聚特征,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可作为土地整治分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