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6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1篇
财政金融   84篇
工业经济   97篇
计划管理   440篇
经济学   950篇
综合类   199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100篇
贸易经济   200篇
农业经济   832篇
经济概况   33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01.
中国省域劳动就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峰  晏荻 《经济与管理》2011,25(7):23-29
利用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劳动就业的各因素及其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且该效应从东部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就业较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区间联动性。省域技术进步、财政支出、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均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就业的影响明显大于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实际工资对东部就业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促进区间联动、加快市场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完善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2.
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为测度指标,利用HDI计算公式及ESDA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65个区县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及空间关联分类。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水平大多数处于中下水平,且区域差异明显,呈现由市辖区向周边区县递减的分布特点;构成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指标中预期寿命指数和教育指数的区域差异较小,而GDP指数区域差异大;关中-天水各区县的人类发展指数存在较强的正的空间相关性,西安市的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等9个区县成为高-高聚集型区县的显著性聚集区,而天水市的张家川、清水县、秦安县和宝鸡市的陇县等6个区县成为低-低聚集型的最显著区域。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4.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取中国31个省、市、区1999-2007年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旅游业与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的空间效应为一种趋同效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存在最显著的正影响,旅游交通状况的改善、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也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国内旅游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旅游资源禀赋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由土地资源属性和制度决定,国有土地供应出让中形成了受到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上级政府管制,由数百个城市寡头厂商组成的土地一级供应市场,并产生了诸多策略行为和机会主义做法。运用2003~2008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城市政府围绕土地供应指标的策略互动影响及其与土地供应出让纯收益的数量关系,应据此构造目标供应量、实际收益和惩罚三者相结合的胡萝卜加大棒式重复博弈策略选择空间,以形成激励、约束地方政府改善土地供应的财政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全国29个省级政府间以招标、拍卖和挂牌三种方式出让的土地收入进行了竞争效应验证.结果表明就土地出让收入竞争策略来看,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都存在显著的竞争效应,而就土地出让平均价格竞争策略而言,只有东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竞争效应.而无论是在哪种竞争策略中,中西部地区的观测样本都没有体现出显著的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07.
陈岗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37-139,150
旅游文化作为旅游活动中各种文化整合的过程和结果,其形式和整合模式在空间上均有所体现,而以往的旅游文化研究忽略了对旅游文化空间维度的研究。文章以南京文化旅游为例,对旅游文化的空间形式与空间整合模式进行分析。南京旅游文化整合过程既包括旅游资源文化、现代文化和旅游者外来文化各子文化内部,也包括各子文化之间的竞争与融合关系。在文化竞争与融合中,南京旅游文化呈现了不同的空间形式和空间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技术规范》的要求,针对现有地价监测点存在的问题,运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利用空间插值充分挖掘地价监测点中的隐含信息,将地价监测点内插生成数字地价模型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武汉市地价动态监测中,利用收集的资料建立武汉市数字地价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实现地价监测在地价时空分析、基准地价更新、地价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109.
为了防止建设用地的肆意扩张,缓解经济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为政府部门的前期规划工作提供更合理的借鉴。为此以大连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将地理加权回归的思想融入到元胞自动机中,实现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模拟,并与二次logistic回归模型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格局与影响因素建模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在空间结构上不是单一趋势分布的,体现着空间不稳定性。将地理加权回归和元胞自动机的结合,不仅体现了空间分异特征,而且模拟精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0.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in land use change in a low hilly region in southeast of China was analyzed from maps of converted agricultural land for 1999–2006. The factors driving farm land conversion was analyz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The amount of agricultural land loss varied temporall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nverted agricultural land patches decreased from low to high altitudes in the study area. Analysi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good accessibility sped up th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to other uses, the elevation of a parcel lowered the risk of conversion, and agricultural land conversion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ts adjacent or neighboring parcels’ land use,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converted decreasing as the distance to nearest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s. In addition, land use policy, especially the land use regulation policy issu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ecreased the agricultural land loss, and the more stringent regulation on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lowered the possibility of conversion from cultivated land to other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