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175篇
工业经济   41篇
计划管理   191篇
经济学   347篇
综合类   15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47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21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春艳 《经营者》2007,(10):18-18
本来按税制设计,应该是把税负的更多部分落在富人头上,但工薪阶层反成税收主体,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相似文献   
22.
基于成功悖论的摧毁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发展的成功悖论出发,通过阐明成功悖论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成功悖论的可行性选择——摧毁型组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摧毁型组织的企业价值曲线,分析了摧毁型组织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摧毁型组织的战略,最后对摧毁型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3.
企业发展的悖论与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贵孙  陈江  叶燕 《企业经济》2002,(12):65-66
古典企业制度发展到现代企业制度,伴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家职能的分解,导致了现代企业发展悖论。本文力图从企业家激励约束的角度去分析,现代企业发展悖论与企业家激励约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用建立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去解决现代企业发展悖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近期《人物周刊》杂志的封面人物是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笨笨读完了对他的专访之后思绪万千。他曾经致力于更环保的洁净能源动力汽车的研究,在很多人的眼里,万钢出任科技部长对电动汽车是个重大利好的消息,然而他却表示“当上部长就不能再像一个科学家那样来抓课题”和“角色改变了,要更多地听取基层的声音”。笨笨认为,这个角色的转变,意味着从单向的深入变为综合的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25.
李建标  曹利群 《财经研究》2003,29(10):31-35
诺思的国家悖论被经济学家所熟悉,而他用交易费用分析制度变迁时的悖论却很少被人们所注意。诺思认为交易费用下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同时,诺思也指出长期中交易费用是在不断增长。这种短期内交易费用的下降和长期内的增长构成诺思的又一悖论一诺思第二悖论。诺思第二悖论不仅仅是诺思的悖论,也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分析范式的悖论。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我们需要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中国股市现金股利悖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国祥  苏月中 《财经研究》2005,31(6):132-144
现金股利悖论指现金股利增加或降低都可能增加代理成本,从而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现金股利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国内外流行的观点.文章在考虑我国存在高比例非流通股的事实下,从代理成本角度对我国现金股利与中小投资者利益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现金股利悖论",并得出三条推论:股权越集中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国有股股东比法人股股东更偏好现金股利;现金股利支付极不稳定.但对三条推论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时国有股股东与法人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并无显著差别.增加现金股利的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要解决现金股利的两难处境,前提是股票全流通.  相似文献   
27.
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津津 《经济纵横》2003,(10):60-63
从 2 0世纪 80年代发展至今 ,经济学界对于声誉的研究是纷繁而散乱。本文在对文献进行一番梳理之后 ,根据研究内容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标准的声誉理论经济学中标准的声誉模型是由Kreps等人(1 982 )创建的 ,旨在解决“连锁店悖论”(Selten ,1 9 78)并对有限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作出解释。“连锁店悖论”告诉我们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导致参与人的合作行为。在这种情况下 ,不存在对于声誉的解释 ,因为参与人都没有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声誉。Kreps和Wilson(1 982 )指出 ,“在多阶段博弈中 ,参与人试图…  相似文献   
28.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2005年11月,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14亿平方米,空置率高达26%。触目惊心的一组数字,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出了我国面临住房过剩风险的预警。其实,面对26%的空置率,大可不必惊慌失色。高空置率是楼市一个由来己久的话题。从1995年开始,全国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就以每年大约100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在递增。到1999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累计为9124万平方米,空置率达到19.6%。如果查阅一下历年所公布的全国商品房空置率,会发现从2002年开始,这一数字一直在20%以上的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29.
杨玉德  时亚昕 《经济师》2005,(1):168-168,170
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收益分配原则的分析,文章剖析了其中存在的公平悖论问题,从和谐调节的理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信息时代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绿绮 《发展研究》2005,(10):64-65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组织的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和富于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使企业处于一个动态的“急流险滩”式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企业对IT的依赖越来越强烈,然而企业IT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IT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却日益显现,巨额IT投资甚至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形成了一种被称为“信息悖论”的现象.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发展成为当前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企业只有高度关注环境的变化,增强敏感性,时时保持警觉,提高对变革必然性的认识,适时实施“剧烈”的战略变革与发展,才能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没有变革,便没有企业组织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