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4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44篇
经济学   51篇
综合类   16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7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1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围绕斯诺登事件,人们有许多猜测,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显示美国公民被监听了,被监听只是外国公民的。现有的公开信息显示,在美国情报部门的监听过程中,已有多达50起在美国境内或国外策划的恐怖主义袭击阴谋被及时制止:从这个角度来说,谁支持斯诺登的行为,谁就等于支持了恐怖主义,这将有损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斯诺登的行为破坏了这个防  相似文献   
72.
由于9·11事件之后,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文章以温特在《国际政治中的社会理论》一书中阐释的建构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来探讨这个主题。认为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事件是文化构建的结果。由于可能会构建出反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恐怖主义具有巨大的危害。我们必须构建公正的国际秩序,以合作、对话、平等协商的方式来消除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73.
苏小芹 《魅力中国》2011,(14):65-65
当今社会,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社会安全的一大敌人。本文力图能够对恐怖主义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探究恐怖主义产生的一些根源问题,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及对其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4.
郑理 《世界通讯》2001,(5):24-28
阿富汗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交叉点,是多种明的交汇处,巴米扬地区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佛教化中心。名的巴米扬佛像位于巴米扬佛像谷,坐落在距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230公里处。建成于公元3世纪和5世纪的两座千年大佛,分别高达j3米和37米,规模极其宏大壮观,既有希腊又有中亚古印度的雕塑风格。这两座佛统称巴米扬佛像,始建于公元2世纪,是当时的能工巧匠在石崖上雕刻出来的,然后被涂上颜料,是世界最高石雕立式佛像。53米高的那座呈红色,  相似文献   
75.
图志     
《中国外汇》2014,(1):6-9
  相似文献   
76.
2001年,在“9·11”事件后,美国颁布了著名的《爱国者法案》,其中规定,警察机构有权监听公民的通信记录,并有权拘留或驱逐被怀疑与恐怖主义活动有关的人,还规定私有部门有提供国土安全信息的义务。这一法案被认为是在政治上大大加强了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使其在国防方面具有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7.
李正  刘钦 《时代经贸》2007,(5Z):168-169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引渡,首先要解决的是“政治犯”的界定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国际性刑事犯罪,而不是政治犯罪。国际社会正努力将恐怖主义罪行“非政治化”。因此,其罪犯的引渡问题也成了当今司法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市场周刊》2008,(4):48-49
近年来,业务中断的风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是许多管理者的共识。这种风险的源头有很多——不仅当前恐怖主义和地缘政治事件会直接造成各种威胁,某些特定的商业决策也会带来始料未及的影响。此外,有力的证据表明,企业对效率的不断追求以及对“外延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这一概念的追捧,也是造成其风险态势大为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八卦英伦     
颜夏 《经济》2007,(6):123-123
"五一"访友,去了一趟英国.去英国那个地方颇有些好处,其一是,如果申请英国签证成功,以后去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就相对好签一些.因为英国签证难度大,生活费用高,又是恐怖主义分子心仪的对象.  相似文献   
80.
潘光 《沪港经济》2007,(10):16-17
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或是“回到”中国大陆,形成犹太人来华的新高潮。自那时以来,犹太人来华形成3波。第一波发生在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到中国经商、工作、旅游,但长期居住的还是少数,进行投资的更少。第二波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主要的推动因素是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它导致以色列外交官、企业家、学者、留学生和游客纷纷来华,以色列人在来华犹太人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进入新世纪,来华犹太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在中国长期居住的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第三波。其动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为犹太人在华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二是“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猖獗,世界上许多地方动荡不安,而中国则相对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