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54篇
工业经济   30篇
计划管理   77篇
经济学   280篇
综合类   115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0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58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于效率与公平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而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提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第一次明确强调“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且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2.
83.
李广信 《商场现代化》2005,(33):163-164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应当与时俱进地看待按劳分配原则,科学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4.
目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认识上有许多误区。为对此从创造价值的劳动,知识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的关系、现阶段的剥削问题的认识等方面予以澄清,这将有利于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85.
邹升平 《商业时代》2006,(23):6-6,20
生产要素包括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共同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是按劳动力所有权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明晰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张卓  段云 《商业研究》2004,(15):34-36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是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础。目前关于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按劳分配只有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一起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才能共同决定劳动收入,从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我国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7.
宋圭武 《发展》2014,(4):5-5
正公务员工资如何改,既牵扯到大的公务员队伍稳定建设的问题,牵扯到与广大群众的利益平衡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公务员队伍工资改革应坚持如下原则。一是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公员也是劳动者,其收入分配原则也坚持劳动价值论。坚持劳动价值论,求工资必须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同岗位,工资应不同的精神。如何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求各单位内部定更加公平和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88.
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势弱、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我国收入分配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在设计层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致的,但在执行层面发生异化,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在未来比较长的时期内,收入分配问题只能控制或缓和。本文通过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成因、根源和对策的分析,试图为控制收入差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该通过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的分析,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应与按生产要素-资金、资源、人力、技术-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并且还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的按要素分配的本质区别,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