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儒家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创新和解放运动中,首创于孔子,先后经过孟子、慎到、董仲舒、陈颐、朱熹等伟大的思想家的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浩瀚博大、包罗万象、精密完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2.
《商》2015,(50):120-121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灿烂,这一时期出现了丰富的经典古籍,《孟子》就是在这一时期问世的,《孟子》是反映战国时期实际面貌的代表作品,是中国先秦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也是汉语语法史研究可资利用的宝贵材料。《孟子》是儒家的经典文献,记录了孟子的言论及其思想,汉代以来,研究《孟子》的著述丰富并且形成了专门学问——《孟子》学。在研究《孟子》的学问中,汉朝赵岐的《孟子章句》、宋朝朱熹的《孟子集注》、清朝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最为广泛传播的。而赵岐《孟子章句》,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被研究得对多的。  相似文献   
63.
朱熹师承李侗,开创闽学,集理学之大成,影响宋及以下各代.理学上承儒学,下启闽学,理学之诚信成为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闽商精神"敢赢善拼,诚信为本",其历史特征是"诚信立命,闽商无界","诚信为本,闽商辉煌".闽商文化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64.
朱熹的景观设计具有绿化意识、文化意识和优化意识.他的绿化意识根植于天人一体、生物之心的哲学思想,表现为他一生都爱种树;文化意识表现为他强调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教化功能,具有强烈的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优化意识表现为他重视景观的功能布局优化、景观命名的科学性与艺术化及景观设计的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5.
孟子不尊周室、劝诸侯行王政等言行遭到了司马光等学者的指责,他们认为这是不尊君上的举动,不符合孔子所提倡的君臣之道。而朱熹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君主与臣民都必须遵守,王道也不是君主才能行使的特权,孟子不尊周室是在不同形势下的变通之举,是在遵守孔子仁义之道前提下的“行权”,与孔子对周王室的尊崇并无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6.
农夫 《林业经济》2013,(3):39-40,56
<正>婺源,一个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小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它自然的生态文化不断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婺源到现在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相似文献   
67.
朱熹主张以经义取士,倡导文行一致的应试动机并身体力行。这种应试动机影响了南宋以降科举社会中相当一部分有识之士。顾炎武、吕留良等人均肯定作者潜心儒家义理境界、砥砺身心、应试时以所学接受挑选的八股文。今人不顾及他们对八股文的总体认识,列举其抨击庸滥八股文的言论作为他们全盘否定八股文和八股取士制度的依据,不符合其原意。  相似文献   
68.
游孙权 《发展研究》2016,(12):43-47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要求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本文立足分析福建文化优势和影响力,顺应商品性消费加快向精神和文化消费转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福建省实施“文化+”战略,不断扩大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相关产业文化内涵,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人们在说事情还没有眉目时常常会说八字还没一撇呢。对此人们一般理解为八字先撇后捺仅两笔,连第一撇都还没有写,离写好八字远着呢。追根溯源,这句俗语是来自一个历史典故。  相似文献   
70.
赵月琼 《魅力中国》2010,(33):204-205
面对当今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从朱熹这个封建时代的思想家在教育上的教育经验、教育原则方法中的精到之处,批判地继承他的教育思想,使其为当代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