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贸易经济   3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石述思 《中国西部》2014,(10):48-48
<正>这是总理李克强第一次代表国务院宣读《政府工作报告》。他神情专注地朗读了100分钟。中途曾一度大汗淋漓,最终获得50多次掌声。这一百分钟将决定面临关键变革时期的中国未来一年最重要的使命。其背后凸显着一个大国执政者的情感与理智。在"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总基调下,其余所有铿锵之语无一不指向中国民生的切肤之痛——"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  相似文献   
62.
李频 《上海房地》2011,(10):60-60
有位经济学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市场经济有个毛病:当你能享受到它的好处时,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时,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特别是由于政府或者某种强权的不恰当的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使市场经济表现为病态的时候,人们往往以为这是它本身的毛病。”(摘自《市场的逻辑》张维迎著),话虽然说的“浅显”,而且也没特指哪个领域的市场经济,但从中也可以借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作个剖析。  相似文献   
63.
不同消费场所面对相同决策难题时,大多数消费者总是选择同一品牌。广告主基于消费者偏好的持续性发起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市场营销活动,诸如顾客关系管理、新品研发等。一些研究也显示,人总是相信自己的决策具有一贯性。  相似文献   
64.
理智与情感     
从2012年7月1日开始,Thomas Ingenlath已经在沃尔沃汽车工作了一年多,但他的工作内容一直对汽车圈秘而不宣,颇有些"闭门造车"的意思.直到今年法兰克福车展即将到来之际,沃尔沃官方发布了基于新SPA平台打造的全新概念车P1800,Thomas Ingenlath在沃尔沃的首款作品才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款概念车不但继承了老款VOLVO P1800激情、柔润、优雅、冷峻的独特气质,更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完美的车身比例以及融合了典型北欧美学的设计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65.
方芳 《经营者》2011,(6):56-57
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保险是个好东西.但不是所有的保险都有必要买回家,仿佛要将车子武装到牙齿。这个时代诱惑太多.控制住冲动的情感,保持理智的心态才能避免花掉不必要的银子。  相似文献   
66.
我们应该坚信,投诉可能不会有结果,但是,不投诉,肯定没效果。通过当众砸碎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以达到维权目的的方式,如今已经屡见不鲜。至于效果如何,不好做评价。砸奔驰、砸宝马事件之后,如今又出现了名人老罗砸西门子冰箱事件。据说引起了  相似文献   
67.
施力 《中国企业家》2012,(18):18-19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7期主角《疯者黄鸣》微博上前有IT业的360周鸿祎炮轰腾讯,后有京东商城刘强东、苏宁易购张近东你来我往的口水战,公众和媒体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围观。可是皇明太阳能老总黄鸣自曝行业内幕,却在微博上显得比较冷清。  相似文献   
68.
理智与情感     
泛道德化的评价并不相宜。不管纯粹的客观性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价值中立却是基本的出发点。撇开个人的信仰和好恶,分析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意义,分析创业精神与市场规则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得到更为理智的意见。  相似文献   
69.
近几年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铁合金产业政策及准入条件以来,在淘汰落后、推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促进企业整合重组与集中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装备、技术与生产经营水平上,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且收效显著。在制订的准入条件中,有关部门注重淘汰小型落后分散的产能、提高整体水平并借以抬高准入门槛,限控过度发展,从而缩减产能总量,改变产能过剩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0.
胡凡 《英才》2005,(2):118-118
争吵-和好-再争吵-再和好-最后离异,在她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两度重演。 [急诊传真] 张小姐,33岁。某外企中层管理人员, 为情感与婚姻问题所苦恼,在与丈夫离异两个月后,仍藕断丝连,在理智与情感交织的漩涡中纠缠不清,不能自拔。“我们在网上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有时即便没有话题或起身去干点别的事情也让音频和视频开着,能感知到对方的存在。 2004年国庆大假之前,他提出从外地来京看我,我很矛盾,心中还割舍不下他,希望他来,又不能接受他对我的用情不专,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