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2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1 毫秒
71.
《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历史地理著作,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御侮图强方案.《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维新派在《海国图志》的影响下,掀起了维新运动.维新派提出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全面变法、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尤其是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在维新运动期间,从维新派领袖、维新思潮及维新变法内容看,《海国图志》的影响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2.
矿工吟     
总这么想:在桓公成就霸业的土地上,在蒲翁聆听谈狐说鬼的瓜架下当矿工,是今生幸有的情缘。那些曾经闪光的魂灵化作与岁月沉积的泥土也好,化作随风飘游的磷火也罢,都在每每轰响的炮声里与你共舞,并伫立向阳的一隅倾闻你的呤唱。我是矿工,把坚韧嵌进钻头里,在没有路的暗地携风钻舞蹈。黑头发、黑窑衣撩起黑旋风……汗流了,血流了,于是路  相似文献   
73.
"华夷之辨"是古代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关系而衍生出的思想。日本近世文人在"夷夏之争"的理论思辨上做出了种种努力,力图在中华思想的框架内,摒弃对于日本文化的自卑心理,树立日本也可为"中华"的独立意识。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无疑对日本国家主体意识的树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4.
1903年梁启超"大、小民族主义"概念的提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从东渡日本之初不时声言"革命排满"到游历美洲后提出"大、小民族主义",梁启超这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伴随着中国传统"夷夏之辨"、"天下观"等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对接与调适。其中,梁氏本人对瑞士政治学家伯伦知理国家主义思想的借鉴至关重要,它促使中国传统主要以文化取向为主的"夷夏之辨"、"天下"思想最终转化为以国家取向为特征的"大、小民族主义",进而衍化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相似文献   
75.
基于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转型的复杂文化背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进行了艰难而卓越的文化选择.魏源在文化选择上表现出自省式的文化反思、改良化的文化策略以及功利性的文化求索理念.魏源的文化选择体现了中国近代人文知识分子强烈的家国责任感和文化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76.
胜番沟是湟水在中游的最大支流,也是乐都县内的最大河流.乐都县城镇生活、工农业供水主要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这里流水潺潺,峰峦奇特,生物多样.是一处环境幽静、景色优美,风光旖旎,供野营探险,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胜地.本文对"胜番沟"一名来历进行了小考.  相似文献   
77.
<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相似文献   
78.
有人认为《岛夷行》不是写台湾的澎湖一首诗。但以澎湖的自然、社会状况与彭蠡湖进行比较,以及对诗人施肩吾的思想、经历和诗人所作其他的诗进行分析,可以断定此诗是我国最早咏澎湖的一首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7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广州通海夷道于唐代中叶开始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交通往来的主要通道。唐朝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对待世界各国,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积极吸收别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丰富自身的经济、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80.
刘洁 《中国传媒科技》2012,(11):112-113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我们的前人在外侮入侵、国难当头之际,支给我们的一招,里面透着一种帝国脆弱的自尊和气数将尽的无奈。其结果,我们虽学了些"夷之技",却没能够"制夷",反而被夷所制——半个中国沦入日本人之手。为光复旧物,我们付出了几千万人的生命。直到今日,日本还挑起购岛风波,时不时地刺激我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