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陈勇杰 《金卡工程》2009,13(10):13-14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学家提出的一种为了弥补刑法理论上对于自限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不可罚之漏洞的全新理论,笔者从其本身理论完整性,运用可能性,实践操作性等角度作出质疑,以期待更加合理地对待该理论的适用.  相似文献   
32.
1997年《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自修订后,紧紧围绕“罪名”与“罪行”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给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追究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对学术界“罪名说”与“罪行说”的进行了客观的认识及评价.进一步解读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33.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负有特定法律作为义务的人,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法律义务,以致严重危害社会而构成的也可以由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其客观构成要件应该包括:行为人的特定法律作为义务;行为人的作为可能性;行为人的不作为事实;行为人的不作为造成了或可能造成法益侵害。本人认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问题可以说是不纯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核心。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并没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中禁止类推原则。  相似文献   
34.
陈坤 《致富时代》2011,(3):204-205
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上不断增强,在理论上日益完善,已成为当代世界刑事法治发展的趋势。该文主要分析罪行法定原则与刑法司法解释有机的相客起来,是摆在当今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今后的法学研究和实践中,司法人员及广大学者应继续探讨,完善二者的相容性问题,这对于法学进步和发展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5.
婚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的意愿,采用暴力或其他方式与妻子发生性行为,能否构成强奸罪问题,丈夫是否能成为强奸罪的犯罪主体的问题等等,一直是国家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国家在对“婚内强奸”行为的法律规定和认定上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婚内强奸,这个在司法实践中和司法理论界都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认为强行对妻子实施性行为构成强奸罪。  相似文献   
36.
传统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对刑事豁免倾向于绝对豁免,然而普遍管辖的进一步发展,对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中的刑事绝对豁免制度提出了挑战,在国际法院回避两者冲突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寻求两者的平衡点。本文将从普遍管辖和外交豁免的理论依据、实践等方面来探讨两者的关系。在两者冲突的时候谁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7.
顾飞 《上海会计》2003,(8):16-17
一、认定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的法律依据有关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刑事处罚源于附属刑法的规定。1993年《会计法》第26条就涉及了此类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1999年《会计法》加大了对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会计法》第44条第1款明确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第45条第1款还特别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相似文献   
38.
<西游记>和<圣经>作为东西方经典文学的代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都让人过目不忘.本文比较分析了孙悟空和亚当这两个人物形象,说明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以期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9.
法定刑是刑法规定的适用于具体犯罪的刑罚种类和幅度,在法定刑幅度的确定标准上,中外法学界产生了罪名标准说、罪行标准说等方面的理论,笔者倾向于赞同罪行标准说理论,并从理论根据、立法根据、司法解释根据及司法实务需要等方面对罪行标准说进行了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40.
虚假新闻在网络中呈现泛滥之势,不仅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而且对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的管理秩序也造成了破坏,社会危害性极大,必须进行刑事规制。但是我国现有的刑事立法不能有效的对此类行为进行管理,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罪行评价体系,从而有效的防治虚假新闻在网络中的肆意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