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7篇
工业经济   60篇
计划管理   87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145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14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621.
从个人消费储蓄行为理论看2004年我国储蓄存款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全国商情》2005,(10):13-15
本文从个人消费储蓄行为理论出发,分析影响中国不同收入家庭消费、储蓄的因素,并结合2004年宏观数据以及中国居民储蓄结构说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负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2.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挑战和冲击,也有赢得改革红利的机遇。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不期而至”两大特点。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四点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负增长:一是人口负增长无涉“好”“坏”判断,二是关注人口趋势性变化而非总量变化,三是提高人才质量与机器替代能够弥补劳动力不足,四是把握增量的挑战、结构的潜力、总量的机遇。改革和政策的机会窗口包括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以提高人力资本,改革户籍制度以释放农业劳动力,改善收入分配和均等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释放消费动力。此外,借鉴欧洲的经验,福利国家的建设还可以逆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3.
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强调,必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维持人口数量的巨大规模;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必然结果,激励生育的政策效应之所以呈现递减趋势,根本原因在于更深层次的经济制度安排;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等价于生产力的提高,对人口增速下降作出简单的负面评价并不可取;担忧人口红利消失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老龄”以及“老龄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应当辩证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中国式现代化若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将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才红利。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思维方式来看待人口格局,就会忽略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错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