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5篇
工业经济   36篇
计划管理   168篇
经济学   281篇
综合类   24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94篇
农业经济   30篇
经济概况   13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conomic reforms,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bank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banking reforms on 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hange in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Using an input distance function, we find that joint-equity bank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wholly state-owned banks (WSOBs). Furthermore, both WSOBs and joint-equity banks are found to be operating slightly below their optimal size, suggesting potential advantages in expansion of their businesses. Overall, TFP growth was 4.4% per annum for the sample period 1993–2002. Joint-equity banks experienced much higher growth in TFP (5.5% per annum) compared to the WSOBs (1.4% per annum).   相似文献   
12.
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运用共同边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9年中国27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表示偏离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比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呈"V"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平稳,城市商业银行逐步上升;总体上,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纯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进步都不明显,技术规模变化显示中国银行业趋向CRS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纯技术赶超最优,而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表现较弱;外资银行进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相似文献   
14.
分工程度包含着部门因组织方式不同而导致的生产率差异,它可以为二元经济结构对立提供一个分析起点。本文构建了一个逐次放松条件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从分工角度解释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模型显示:二元经济结构反差源于部门个人专业化水平、迂回生产程度和产品种类数的不同,二元经济结构是两部门分工水平差异的产物,此判断得到了实证分析的支持。从分工角度出发,可以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长三角的政府公共投资(分配)过多地流向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使这些城市的人均公共资本拥有量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其边际生产率递减情况的发生。但它们的资本利用效率或技术创新水平没有明显提升(或下降),不足以抵消其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的趋势。对这些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公共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意义已经在数量上表现得不明显,但对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且资本边际生产率呈递增态势的长三角外缘中小城市而言,公共投资却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层次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继瑞  黄善明  汪锐 《财经科学》2005,23(5):127-133
生产力理论随着生产力的演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基础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一层次,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二层次,管理与信息作为组合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三层次.生产力三个层次的要素各有其特殊功能,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动态创新的现代生产力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特点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考察农业生产效率的众多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是重要而实用的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本文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运用1952~2003年的有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阶段与特点,描述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资本投入机制、劳动力投入机制、生产率积累机制,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方式划分为六种类型,揭示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18.
8年(1985~1992年)的试验和大面积(1356ha)应用结果表明,在杉木连栽林地套种籽西瓜对杉木幼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套种林地的生物生产力和材积生产力分别比不套种林地提高95.75%~213.94%和128.03%~339.09%。模式的短期收益十分显著,平均每公顷纯收入达2627元,达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短促长的经营目的。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本文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结果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