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城乡和谐社会构建的“三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增收困难则是“三农”问题的主要体现。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性约柬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制度性约柬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农产品管理体制、户籍制度、教育、农村税费以及农村金融等。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这些制度因素,认为制度创新是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城乡一体化评价是对城乡融合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综合反映。成都市市域城乡一体化现状优于重庆市市域,成都市辖区城乡统筹发展呈现聚集态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而重庆市辖区内发展较快的区域多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阶段;两市辖区内的城乡融合发展都不平衡,较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城乡一体化缓慢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动趋势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增长,1980-199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递增6.96%。但是分阶段考察,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趋缓,1980-1984年为15.1%,1985-1988年为4%,而1989-1991年仅为0.7%。有些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增长,并且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这些都将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小康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对我国地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态势、差距程度以及引起变动的因素、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以及加快中西部发展步伐的方略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流域经济与长江上游经济区空间范围界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带)是具有自然条件相似性、经济技术联系紧密的区域空间集合体,它依托区域内增长极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以及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合理地划定经济区(带)边界,但关于长江上游经济带(区)的划分历来有不同观点和方案。流域经济区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复合体,其范围的划分界定应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四省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规划的目标和需要,依据不同的区划要素,可对其进行大、中、小多尺度范围的区域界定。  相似文献   
15.
经济形态的社会五阶段说和生态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社会发展的五阶段说,并概括了生态社会的四个基本特征,提出建设生态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二元结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筹城乡发展、变革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农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是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本文从分析阻碍我国农民工流动的障碍和根源入手,阐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对我国农地流转对二元结构变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展示了未来土地使用权变化格局,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五种模式,并对实现农地有效流转的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陕西省粮食统计误差的估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对粮食供给能力认识不清,产量统计不实,消费方面也有虚假,从而对一些基本供求状况把握不准,影响着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据我们测算,陕西粮食统计产量低于实际产量的5—10%,“七五”期间粮食自给略余。  相似文献   
18.
生态和谐社会:社会观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两大基本关系出发,提出了生态和谐社会概念;并认为生态和谐社会是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是生态和谐与社会和谐二者的结合与统一。论文对生态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生:即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政治、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并提出了评价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度的五类12项指标;最后,对当前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四项任务,即社会结构城镇化、经济结构工业化、农村生活城市化和生活环境生态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