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6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1.
王小罡 《新财富》2008,(10):64-67
次贷风暴中,“利润第一,风控第二”的金融巨头纷纷倒下了,即使是AIG这样的保险龙头,也难以预先估计资贷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最终以被美国政府接管收场。因此,对采取激进投资策略的中国保险公司而言,如何构建对抗系统性风险的预警机制,是必须面临的重要挑战,必须在强调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投资。  相似文献   
12.
居有其屋.一个古老的话题。2000多年前的孟子梦想着让“居者有其屋”;公元7世纪的杜甫同样梦想着“得广厦千万间”以“庇天下寒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工程,迫切需要总结吸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积极经验和反面教训.国际城镇化公共服务、形态布局、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乡关系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政府应为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城镇居民提供充足公共服务,城市群正成为各国引导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是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底特律镜鉴     
《中国西部》2013,(25):102-105
大半个20世纪,底特律一直是美国工业力量的代名词:一个人才精英集聚地,福特主义规模生产系统的发源地,坐拥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三大巨头的“汽车之城”,将汽车带给干家万户的百年汽车城,人口曾经一度达N185万的美国第四大城市。 今天,底特律却以奄奄一息的汽车业、惊人的高犯罪率、美国60年来人口外迁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高达180多亿美元的政府债务闻名世界。 城市规划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乔治·加尔斯特,他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底特律第五代人口,他告诉本干啦己者,地理要素、政府结构和就业大军都是导致底特律形成“城郊小聚居,城心大遗弃”发展模式的原因。但他认为,底特律地区汽车经济基础的坍塌,才是让底特律辉煌不再、成为“生锈地带”的最主要原因。单一产业崛起的城市,比如中国的汽车之城长春、东北老工业区,该如何发展?以“底特律样本”为鉴,能获得哪些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在60年的经济发展中,曾一度取得年均经济增长率9%的成绩,在1952年至1987年这36年间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最。  相似文献   
16.
在张忠谋看来,台湾的企业许多都是中小企业,固然是过去成就了一个经济成长的奇迹,但是现在产业要升级了,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有足够资金,不能拿到足以使其升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一国货币为何要国际化?除了政治等因素外,成本与收益的匡算是主要决定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本币国际化最大的收益是无形中相对降低本国企业对外交易活动的风险,与此同时获得“提前消费”,也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外部资源来提升一国的竞争能力。但是在国内金融体系(包括金融监管和创新)还不完善的前提下不计成本地推出国际化反而会弄巧成拙,加大本币汇率的剧烈起伏和本土金融监管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国际成熟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的主要特征,总结其先进经验并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适用辽宁的可借鉴发展路径。主要结论为: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的互动发展可以较多借鉴美国"双岸"经济带的形成发展经验,并以荷兰鹿特丹港工业园区的先进专业生产方式为规划方向,应逐步完善区域内立体交通网络的构架,在鼓励企业自主开拓市场的同时注重政府的指导作用,强化核心港口力量,合理差异化经济带各市的特色产业,进而借助腹地的有力支撑打造区域集中优势,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的有效联动与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动态变迁与多元化发展进程,并在学术镜鉴与政策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展望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未来实践方式.研究发现:第一,"大缓和"时期,货币政策更多关注"总量"问题,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基本能够满足宏观经济调控需求,"新共识"框架成为主流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第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相继暴露,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需求日渐明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陆续步入政策前台.第三,新形势下,货币政策当局应该在互补机制、使用频率和操作风险等方面探索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众筹的未来     
互联网金融创新在十几年前已有实践,发源于电子商务的鼻祖国家——美国和网络购物热情最高涨的国家——日本,虽然发展各有问题,但其镜鉴的意义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