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常常会陷入转移目标、缺乏产品特色、难以预测的技术障碍以及部门失调等问题中。因此,需要一种科学的产品项目规划和开发方式。平台关联法产品开发规划方法通过建立企业产品技术平台生产出核心产品,并进行关联项目开发然后过渡到新的产品平台的开发思路,将企业的产品战略体现在一种持续开发的过程中,使企业资源得到了集中的应用,降低了企业产品开发的成本,支持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技术、方式、手段乃至企业经营理念的一次革命。利用庞大的全球化信息网络进行数字化管理 ,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 ;个性化软件管理模式的应用 ,从实质上推动了组织内部的分权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管理革命大大推动了企业内部和整个社会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步伐 ,并进而导致了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企业流程的再造  相似文献   
13.
从微观层面的产业集群企业间协作关系出发,构造了产业集群内知识网络下基于知识外溢的企业合作演化博弈模型,指出知识外溢利润、合作成本、合作风险以及合作概率都会影响系统演化结果,分析了知识外溢利润、合作成本与合作风险的关系满足4种不同情况时产业集群网络的演化稳定状态。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结果,给出了产业集群内知识外溢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4年的数据构建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产业结构与国内居民消费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当期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当期产业结构对国内居民消费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跨期来看,在滞后1~6期,产业结构、国内消费水平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冲击都呈现正向效应,但波动较大,而在第6期以后基本呈稳定状态;产业结构的影响随时间增强,是自身、国际贸易和国内居民消费波动的贡献率的主要来源。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40.01%,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对国际贸易变动的贡献率为18%。  相似文献   
15.
企业知识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而知识流失则是企业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知识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界定企业知识流失内涵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过程、外部传播过程、战略收缩以及员工离职4个方面论述了导致企业知识流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与企业营销部门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顾客知识管理的知识流动方向相反的"知识社会化"。阐释了知识社会化的概念,探究其在知识管理中的定位,通过对知识社会化与顾客知识管理的比较以及与知识营销、消费者教育的联系,进一步分析其内涵和优势,总结其常见类型和应用方法,并鼓励企业借助体验营销主动向顾客传播知识。在微观上可为企业营销部门的知识管理提供新的实践指导,在宏观上可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9—2017年相关数据测算了各省份(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结果表明:整体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变化。东部省份(地区)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西部省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较大,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通过Tobit回归显示政府支持、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相关,最后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