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33篇
综合类   26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26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就业能力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恩立 《城市问题》2012,(7):96-102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能力可为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发展处境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026份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因素对于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中教育程度、就业服务享有、社会网络以及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而工会参与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显示,适恰的就业能力支持政策将既有助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其留城意愿、促进我国持续稳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2.
潘旦 《黑河学刊》2005,(6):112-115
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随着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出生高峰期的人口即将进入老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回顾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现存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时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现实矛盾与多元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毅 《乡镇经济》2009,25(1):20-23
建立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作为大都市郊区农村代表的上海市金山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4.
企业参与是维持长期脱贫效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模式之一。围绕企业参与模式下产业振兴政策嵌入贫困地区后,会给政策本身及贫困地区社会样态带来何种影响这一研究问题对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从企业经营者角度来看,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目前面临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创业融资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对返乡创业生活的满意度较低、贫困地区金融支持缺失、农民工素质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而且,产业振兴政策在贫困地区会产生政策执行偏差,其原因涉及行政体制、地区文化等因素。最后,产业振兴政策经由企业参与产生政策执行偏差后,贫困地区的社会基础会在文化、社会等级秩序和贫困户脱贫能力等三个方面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10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一条快速稳妥的通道。此举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开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都会带来积极效应。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0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环境治理成为影响其战略进程推进的关键,也是亟待探究的重要议题。然而,农村社会转型诱发环境治理结构转向,治理主体力量失衡弱化治理共生水平以及治理界面不优触发环境治理机制弊端等现实问题,对农村环境治理构成严峻挑战。共生理论作为研究相互依赖的主体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共生系统进化创新的工具,其蕴含的方法论为考察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视角。具有主体多元、交互作用、共同治理、互惠共生优势的共生型治理无疑是农村环境治理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构建此模式,需要着重从营造正向共生环境,构筑多元治理结构;释放互惠共生动力,强化协同交互功能;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营造共生治理界面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依据要素流动视角,探究在空间维度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不同的粮食品种是否存在推动当地粮食增产的直接效应和带动其他地区粮食增产的间接效应。[方法]将粮食分为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5类不同的品种,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自相关性,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1)机械化发展存在推动当地小麦和薯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存在带动其他地区的稻谷、小麦、豆类、薯类增产的间接效应; 分2000—2007年和2008—2015年两个时间段先后观察,机械化发展对小麦的直接效应和薯类的间接效应发生了从不显著到显著的变化。(2)机械化发展对豆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变为不显著,而间接效应变得显著; 机械化尚未显著促进玉米增产; 所有模型中的播种面积变量都显著影响粮食产量。[结论](1)未来重点关注农机对玉米产量的作用,加大该类农机的研发; (2)注重耕地保护在粮食产量的基础性作用;(3)考虑到农机外包等新时代的特点,调节农机生产,推动农机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08.
我国将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阶段,老年临终照料成本也将快速增长,如何在提升临终照料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照料成本成为重要的政策议题。本文利用2002—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中的死亡人口跟踪调查数据,借助两部分模型、样本选择模型、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首次对住机构老人和居家老人的临终照料直接成本和总成本进行深入比较,并借助Mlogit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居住安排与照料成本对死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机构老人和居家老人在支付的直接成本、总成本、死亡质量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我国临终老人照料成本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死亡质量。因此,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应根据老人照料需求强度和特征精准施策。为提高老人临终前的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我国应开展临终照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机构照料,并提高临终照料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09.
110.
外来人口的就业能力影响其自身职业向上流动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要素的国际竞争力。该文在系统述评西方就业能力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研究对象的特性,构建基于个体自身微观、个人环境中观及需求与政策宏观因素三者互动地分析外来人口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应用京、津、沪、穗四城市调查数据,进行以因子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发现基于社会保险的福利享有、社会交往、社区支持、家庭环境、文化素质和工作环境这六大因素对其就业能力影响较大,最后作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