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151篇
  免费   13219篇
  国内免费   5379篇
财政金融   137671篇
工业经济   72052篇
计划管理   248754篇
经济学   173022篇
综合类   70640篇
运输经济   17063篇
旅游经济   4382篇
贸易经济   191528篇
农业经济   97860篇
经济概况   14308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734篇
邮电经济   4954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18810篇
  2022年   12099篇
  2021年   15958篇
  2020年   25278篇
  2019年   25833篇
  2018年   13246篇
  2017年   13274篇
  2016年   15085篇
  2015年   29101篇
  2014年   68213篇
  2013年   69787篇
  2012年   82527篇
  2011年   94468篇
  2010年   94161篇
  2009年   88765篇
  2008年   80467篇
  2007年   65800篇
  2006年   58982篇
  2005年   47426篇
  2004年   40177篇
  2003年   40113篇
  2002年   32727篇
  2001年   30043篇
  2000年   22204篇
  1999年   11351篇
  1998年   8863篇
  1997年   8308篇
  1996年   8324篇
  1995年   8265篇
  1994年   8489篇
  1993年   3070篇
  1992年   2871篇
  1991年   3096篇
  1990年   2446篇
  1989年   2724篇
  1988年   2047篇
  1987年   1646篇
  1986年   1235篇
  1985年   1320篇
  1984年   1248篇
  1983年   997篇
  1982年   812篇
  1981年   471篇
  1980年   346篇
  1979年   183篇
  1978年   79篇
  1959年   96篇
  1958年   121篇
  1957年   10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因此测算和回答能否和如何如期实现该目标,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2021—203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进行了测算。一是参照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在我国相同发展阶段时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模拟设定我国未来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二是通过运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基准、乐观和悲观三种不同情境下未来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验证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三是依据主要要素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度,提出我国如期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探讨知识产权运营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联性。在梳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政策、关联政策和专门政策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系统、大数据金融产品、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第一,我国知识产权运营领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要存在3大瓶颈:数据要素产权界定不明、交易流转不畅及安全监管不易;第二,知识产权运营领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路径需从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数据汇聚共享、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数据产业化应用和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数据安全治理3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3.
创新要素配置在投入产出两个环节中生成大量不完全技术信息,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更加明显。从投入产出数据集合中提炼共同因子,与不可观测变量构成预测器,建立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分析随机变动方差构成,测度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程度。随机变动效应包括水平效应、稳定性效应和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效率自回归扰动项表示随机变动程度,将其细分为共同因子,计算预测器方差及其与投入产出效率的协方差。基于669家上市公司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技术研发数据,比较分析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程度及形成原因,引入脉冲响应法分析变量方差构成与变动特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紧紧抓住创新的"第一动力"和乘数放大效应,引领超常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优化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和内在要求.本文从创新的意义与相关学理剖析入手,从新供给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切入,提出经济发展供给侧创新作用原理的理论模型与量化表达,形成以"守正出奇""守正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潜力释放思路要领的框架性认识.结合中国当下发展新形势,以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指出需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客观要求,从国土开发顶层设计入手,动态优化各地定制化解决方案,并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要求,以宜居宜业改善民生为核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把握好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优化收入分配推进城乡一体共赢.此外,要抓住已涌现的"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老基建"等发展机遇,注重新型城镇化中的有效投融资,西部城市需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后发优势,以"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组合打开活力潜力空间,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弥合"二元经济"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之现代化愿景.  相似文献   
106.
李玎玎  李雪灵 《财经问题研究》2021,(4):123-128,封3
本文以国内278家中小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动态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资源拼凑的中介效用.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能够提升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地,笔者将中小企业创新分为渐近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将资源拼凑分为计划拼凑和即兴拼凑,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环境动态性影响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渠道.从影响机制来看,环境动态性能够促进企业的计划拼凑和即兴拼凑行为,进而有效提升渐进式创新绩效和突破式创新绩效.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资源拼凑和创新理论的研究内容,也为中小企业解决动态环境和资源匮乏带来的创新难困境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上海和重庆在2011年实施的房产税试点政策,运用合成控制法检验房产税政策能否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房产税政策能够有效地遏制地区房地产业新增产值占GDP的比重的上升,促使实体企业回归主业,增加实体投资,实现促进实体经济朝着"脱虚返实"方向发展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推进房产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并在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励实体企业进行更多的实体投资.  相似文献   
108.
从中层管理者视角出发,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构建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过程机制模型,并动态阐述中层管理者推动下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的3个战略阶段:动机形成阶段、制度性筛选阶段和嵌入性销售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红利不再、中层管理者个体创业导向引发国有企业探索性变革;中层管理者根据注意力配置机制,对探索性创业机会进行制度性筛选;通过制度、自我、同侪、高层管理者4个层次,实现国有企业注意力聚合,最终实现探索性内创业。结论不但丰富了企业内部创业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激发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创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首先聚焦于西方的城市化经验,重点讨论其摧毁乡村社会形态的"拔根"过程.讨论拔根的城市化所塑造的与乡村迥异的全新的社会形态及其社会后果.接着,论文简要讨论了中国曾经尝试的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道路.这是一条以城乡合作取代城乡对立的城镇化模式.论文的主体以湖南浏阳为个案,详细描述了当代基层城镇化的地方实践,重点讨论其作为一种扎根的城镇化的特点和可能性.论文指出,是迈向扎根的城镇化,还是走向拔根的城镇化,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中国社会有迈向扎根的城镇化的基础性条件,那就是中国社会普遍性的制度和文化特点(强烈的乡土观念和家乡意识,以及集体制度及其遗产).珍惜这一独特的基础性条件,通过发展地方产业和均衡教育资源,就能规避西方的拔根的城镇化模式,让扎根的城镇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0.
新基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5—2021年中国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基建发展能促进产业高级化水平,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态,提升产业合理化水平;新基建通过发展物联网和激励城市研发创新两种间接路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新基建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新基建发展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和大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