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1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8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后进先出法利弊浅析傅勇新财会制度将后进先出法引进存货计价方法中,加快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为企业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条件。下面对西方国家在采用后进先出法时产生的利弊作一浅析,供国内企业借鉴。一、后进先出法的优点:1.物价上涨期间,使...  相似文献   
32.
傅勇 《金融博览》2006,(3):19-19
2006年是资源市场化改革年。从去年年末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资源改革的政策,这一系列高强度信号足以让我们形成理性预期,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路线图即将成型。资源价格上涨的必然性首先,从2005年前三季度物价情况来看,电煤价格比2004年年底上涨了约15%,汽油、柴油、航空煤  相似文献   
33.
李月  王瑞  晅傅勇 《金融博览》2013,(19):32-33
近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两年多来新高,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经济体集中撤离,造成东南亚及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股市下跌,甚至日本等资本市场波动也明显加大。中国也出现金融机构外;E占款增加额大幅下降的情况,这很自然地被解读成国际热钱集中撤离。  相似文献   
34.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机构合谋与内幕交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合谋问题以及合谋的可能途径——内幕交易。文章的基本发现有两个:第一,在控制了影响股改对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后,机构投资者对方案的赞成比例与股改对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全体流通股股东以及大个体流通股股东对方案的赞成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机构投资者对方案的赞成比例越高,公司的内幕交易程度也越高,而其他流通股股东的表决意见与内幕交易程度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内幕交易进行了合谋,合谋的结果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得以支付一个较低的对价水平,而机构投资者则通过内幕交易获得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35.
股票涨的时候,买的人反而更多,这违反了价格定理了吗?”  相似文献   
36.
中国已经积累起了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改变鼓励顺差的扭曲性政策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际收支平衡虽然一直位列四大宏观经济目标之一,但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同等重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是如此。在现代经济学产生之前,重商主义的终极目标是扩大国际收支顺差: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在当时充当货币的贵金属才是财富,顺差就是别国的财富流入到本国,这也是一国财富增加的唯一来源。现代经济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清算重商主义的这种学说。但长期以来,对顺差而不是国际收支平衡的追求,还是被或多或少地保留  相似文献   
37.
傅勇 《西部论丛》2010,(7):77-77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一年。这一年,不仅2004年以来出现的“用工荒”明显升级,还爆发了一系列的劳资对立事件,一些企业最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工资.并带动了更大企业增加工资。  相似文献   
38.
傅勇 《西部论丛》2010,(11):83-8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汇率战”陡然升温。现在,卷入这场纷争的国家越来越多,为抑制本国货币升值过快,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罕见地出手干预外汇市场。尽管如此,人民币无疑是“汇率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9.
数据显示,微型滞胀实际已经发生,但物价的上升和经济增速的回落,都是相对微弱的,通货膨胀总体上也会在可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0.
傅勇 《中国市场》2010,(16):55-59
在发达经济体未明显脱离底部之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也正先于发达经济体遭遇高通胀的考验,面临宽松政策提前退出的压力。全球政策博弈推迟了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通胀形势和流动性局面都要求货币政策更早向中性过渡。未来的政策导向要求宏观调控更加关注资产价格,并引入相应的逆周期机制,抑制金融投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