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回顾二十多年宁波的发展历程.招商引资对宁波的辉煌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利用外资促发展是包括宁波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成功发展的秘笈,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之潮流。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持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事关宁波发展大局,也将是今后对外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32.
33.
农贵新 《宁波经济》2009,(12):13-15
民营经济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广义是指除国有企业外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统称,通常是指由私营企业家投资和管理为主的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台港澳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是宁波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4.
治理我国过剩经济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完善社会经济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当前,要解除过剩经济产生的制度原因,这主要包括加快市场准入制度,为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场所;完善全民参与法律制定的法规,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法规,清理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公共经营体系等。特别是,当前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对外贸易、金融、保险等行业,为商业组织营造透明的法治环境,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监管框架,形成社会各界对流能业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35.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基本特征,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宁波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是贯彻“六大联动”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宁波生态城市的关键内容。面对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宁波只要重点把握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循环经济就能够迎难而进、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36.
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明确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上,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双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关键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7.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和再创发展新优势带来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宁波应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在国家战略框架下深入谋划海上宁波建设,进一步深化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进重大载体、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加快海岛开放开发,推进宁波舟山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8.
解析扩大内需的扩张效应与缩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效应是指通过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国内投资总额或消费总额呈现放大趋势,提高国内经济总量,减缓经济增长下降趋势,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经济现象.相反,投资额或消费额呈现缩减即为缩减效应.对扩大内需需要利用交叉分析法分析其综合效果,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扩大内需缩减效应的产生.当前,应该促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农民工市民化,引导务工农民落户城市;工业园区化,引导城乡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力资本化,激励全社会投入创新创业大潮中.  相似文献   
39.
宁波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产业基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其主攻方向是"四个集聚区",即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海洋装备制造集聚区、海洋医药和生物技术集聚区、海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同时要着力抓好五大重要环节,即培育主体,突破重点技术,推动基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40.
由政府或企业主导共建的跨国界、跨行政区域的各类开发区,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后开发区时代加快产业转移、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共赢的需要。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异地共建开发区总体指导思想,采取适当的共建方式,创新异地共建开发区互利共赢政策,提高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政府合作、组团开发,有组织地引导开发区和企业抱团异地共建开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