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182篇
工业经济   541篇
计划管理   1928篇
经济学   1025篇
综合类   361篇
运输经济   28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924篇
农业经济   184篇
经济概况   139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5篇
邮电经济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851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829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623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互联网的最大影响似乎寓于老企业中,而并非在新企业之中。 互联网投机泡沫破灭曾让人不禁怀疑互联网的重要性。就在一年半以前,还有人说互联网是继两个世纪前的工业革命以来的最大革命,甚至有人说它对生产力和管理的影响要胜过20世纪初叶出现的电力和电话。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们每天都要奔波于众多的电子商务会议  相似文献   
32.
在CPI横亘在3%一线的今天,不管是存在股价还是房价泡沫,你还敢把你的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里吗?既然资产都有些泡沫,那么留着一半清醒,让我们享受这个泡沫吧!  相似文献   
33.
《三联竞争力》2007,64(7):30-30
2007年5月30日,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历史新高,收于1530.23点,突破了2000年3月24日的1527.46点。 股指上扬,引来诸多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股市泡沫的担忧。不过此番上涨与2000年互联网的泡沫,仍有多处不同。  相似文献   
34.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如同国际贩毒集团一样,已逐步形成严密的生产、运输、销售网络,其危害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人称它是“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许多国家强化了打假力度,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5.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名牌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独有的竞争优势,因而如何去争创名牌、开发名牌、扩展名牌、保护名牌,被时下不少的工商企业列入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时下一些企业由于对争创市场名牌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详尽的了解,致使企业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中都相继走入误区,如不及时引起高度重视,将极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6.
浅析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房地产泡沫问题将决定房地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本文从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危害方面做了粗浅分析,并就房地产泡沫的预防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7.
靳平 《现代乡镇》2008,(5):19-23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其中GDP增长速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也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更为糟糕的是:近两年来,房市与股市相互攀比、相互推进,房市泡沫与股市泡沫的双重资产泡沫带来的强烈财富效应,拉动着物价全面攀升,从而形成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非良性循环格局。关于中国经济走势讨论热点不断。  相似文献   
38.
39.
传送带--这个被称为工业制造的"血管"和"手臂"器具越来越被当今世界最大的工厂--中国所重视.据了解,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  相似文献   
40.
章凝 《金融博览》2009,(2):84-85
这是一段对1719—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的精彩描述,而笛福所指的“有些人”,就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颇为熟悉的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约翰·劳,他与这场疯狂的投机事件关系非常密切,我们不得不以他的人生作为描述这一事件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