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农村工业化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村工业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途径。本文在对农村工业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并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最后提出应走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2.
本文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0—2011年农村信用社改革期间江苏省50家农村信用社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以来,农村信用社技术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提高较快,规模效率呈较为平缓的倒"U"型变化;改革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信用社效率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内部因素是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率的关键,改革对农村信用社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一系列外部措施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规模、清除了历史包袱并提高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3.
本文借鉴窗式(Window)DEA的窗口思想,参考固定基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基于固定窗口来重新设计窗式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试图解决经典当期Malmquist指数和标准窗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技术方法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该指数应用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与分解,一是验证该指数的一些技术方法学特征及其相关判断,二是加深对中国农业增长模式的理解。实证表明,该指数具有显著的技术方法学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技术退步、窗口选择复杂等难题。转型期中国农业TFP增长显著,对农业增长呈顺周期贡献特征,省份空间差异性明显,并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基本处于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34.
行为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主体的博弈关系。文章从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偏好与合作倾向出发,对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之间、供给主体之间、供需双方之间合作与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合作成本影响合作倾向及合作的经济效应,且需求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够使物流量价齐升,活跃农产品市场;供给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够减小规模、提高价格,有利于农产品物流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供需双方之间的合作中,规模和价格呈反向关系,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产品物流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为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倾向,增加合作收益,应充分重视合作成本的降低。这就要求在政策导向、行业规制、主体融合上有所创新,通过产业联盟和供需联盟等,构建分工协作、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合作形式,为活跃农产品市场、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物流主体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5.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城乡政策偏向性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乡政策偏向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从农村基础设施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农村偏向政策的可行路径。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呈改善趋势且主要来源于集约边际下的配置优化。城市偏向政策不利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而财政支农比重提升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农村公路、电力和水利等经济基础设施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是农村偏向政策应关注的重点。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论证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也为识别农村偏向政策的具体路径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37.
经济学应明晰自己的学科定位,不再承担本应属于其他学科的责任,经济学家则应该端正学风,专注于原创性理论研究,唯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迎来经济学大师辈出的时代.  相似文献   
38.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13-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文章旨在厘清我国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与“土地规模化”二者之间的替代抑或互补关系,以实现粮食总产最大化的目标。方法 文章以农机服务为研究切入点,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农机服务对粮食总产、播种面积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地规模下农机服务对粮食总产的影响程度。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农机服务投入会提高粮食单产以及播种面积,且农机服务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表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农机服务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而先下降后扩大,即“服务规模化”的作用会受到“土地规模化”发展的约束,虽然“服务规模化”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替代“土地规模化”的不足或相对滞后,但是“服务规模化”的生产效应又依赖于“土地规模化”程度的发展。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该文建议,在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的过程中,应当阶段性的和差异性的采取“服务规模化”和“土地规模化”两种路径方式,充分利用二者互为补充以及相互替代的关系,以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0.
转型期中国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变化及资源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论文主要对这一段时期我国农业以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代表的单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重点对这种生产率增长所反映的农业资源利用与技术进步特征进行讨论.分析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增长特征非常显著,是中国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品对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则是这种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整个农业技术进步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诱致性技术进步特征,受整个农业资源禀赋和要素稀缺性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