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本文立足微观层面“双循环”,在分析内外销耦合协调如何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的内销与出口耦合协调度较低,而内外销耦合协调对企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内生性、改变测度方法后,这一结论依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外销耦合协调对一般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高竞争程度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较大,且与国家发展阶段有关。此外,激励创新和降低经营风险是内外销耦合协调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两个重要影响渠道。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内外销耦合协调度是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30个省份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共计120张投入产出表,结合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测算细分种类的服务贸易附加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服务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服务贸易可以显著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前向关联每提高10%,带动服务业TFP上升0.277%;后向关联每提高10%,带动服务业TFP上升0.882%。(2)随着产业结构变迁,服务贸易的后向关联效应依旧可以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前向关联效应则无法为服务业TFP的增长提供支撑。(3)细分行业后发现,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结构变迁诱发前后向关联效应对TFP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因此,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发挥服务贸易前后向关联效应,对实现长期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5.
本文在理论分析服务业开放促进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以及资源错配调节效应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了服务业开放指标,并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在总体上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服务业开放与资源错配的交叉项显著为正,即资源错配程度越轻,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越显著,即使改变测度方法和控制内生性以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在不同贸易方式、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细分服务行业而言,金融保险和通讯网络的外资准入放开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不仅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还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改善资源错配,从而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攀升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