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73篇
综合类   15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4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近年来人们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但由于未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如实地把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按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逻辑顺序和临界速度协调配套地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失衡的状况仍未缓解.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还未达到.为此,树立科学的方法论,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思考,对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应坚持城乡关系平等统一,城乡优势相融互补,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城乡发展可持续,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唯有这样,才能开创城乡联动,共赢共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3.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由来已久,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又具有多方面的突出特征.追究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原因,不能不说与中国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关.近年来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之所以未得到有效缓解,主要症结在于体制性障碍.因此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变城乡二元结构为一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4.
一、价格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曾经指出,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个论断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对我们今后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这里的市场导向,主要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55.
新型工业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把握好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必须站在多维视野上,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速度与工业化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工业与农业、服务产业等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工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新型工业化与就业增长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健全推进新型工业化运作的市场机制、自主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规划机制。  相似文献   
56.
姜作培 《经济师》1992,(11):21-24
<正> 在现代商品的经济社会中,证券市场不仅是整个金融市场甚至是市场体系的中心,而且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心脏”。要建立、完善和搞活市场体系,首先应建立、完善和搞活证券市场。一经过10多年的改革,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状况如何?这里,笔者就其近年来的运行轨迹及目前的发展态势作一客观的描述。——证券市场已具雏形,但市场规模拓展不够,交易网络不够健全,交易方式过于单一。目前的证券市场是在我国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它萌发于八十年代初。从一定意义上说,1981年我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的分析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但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受到了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制度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面对这一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加快构建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农业的支持体系,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发挥农业在新时期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