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重大创新措施,势必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多方面 深远影响。文章以沪港通中的沪股通标的公司为切入点,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 基于沪港通实施的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沪港通政策对分析师预测乐观性 偏差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显著提高了分析师对于沪股通标的公司预测的乐观偏差。 进一步研究表明,对股票交易量越小和信息透明度更低的公司而言,沪港通政策对分析师乐观偏 差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分析师乐观偏差的相关研究,同时为监管部门 完善沪港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2.
医疗支出差异在各省间均有存在.影响家庭医疗支出总额的主要因素则有户主年龄、家庭工作人口数、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医疗支出较低的江苏省与黑龙江省相对其他各省间的差异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63.
崔和瑞  辛媛  赵巧芝 《技术经济》2022,41(11):94-103
区域协同治理政策是中国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关键。首先对政策执行可能产生的治理效果展开分析,提出假设1~4;进一步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SO2为典型污染物,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减排效果,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三种中介路径下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1).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为实验组,其它城市作为对照组,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影响系数为-1.3427,政策显著降低污染排放水平,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2).分样本检验显示,京津冀地区政策效果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效果高于欠发达地区,政策执行中的区域异质性不容忽视。(3). 三条中介路径中,区域协同治理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污染减排效果显著,而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产生的间接驱动效果微弱。继续推动区域协同治理政策落实中,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化特征基础上,重视中介路径的识别和可能带来的减排潜力应成为重要的政策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64.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具有促进农村减贫的作用已经在地方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使土地整治减贫作用更加精准化,文章在土地整治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土地整治的多样性及贫困的多维特性构建了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理论框架。[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了甘谷县贫困区实施土地整治前后及未实施的村中农户的自然资本、家庭人均收入、就业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地整治的双重差分净效应D_(it)T_(it)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β_3大于零。其中收入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的净效应分别通过了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论](1)土地整治显著增加了农户的自然资本和家庭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和拓宽了农户获得技能培训机会和就业渠道。(2)土地整治具有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社会维度和知识维度次之。(3)农户的家庭特征和村中的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农户脱贫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5.
准确识别高铁开通对微观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企业投资决策优化和区域产业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微观数据,基于高铁开通的新视角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上市公司投资区位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市场规模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两条路径分析其内在影响机制,进而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增加了上市公司异地投资企业数量,总部所在城市开通高铁的上市公司新增异地投资企业数量平均提高了约5.2%;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平均地理距离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仅增加了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平均地理距离;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一方面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另一方面强化了站点城市信息环境对上市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从而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促进上市公司异地投资。  相似文献   
66.
李霄  卢圣华  汪晖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0):102-110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和空间差异性,为进一步完善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基于CHFS2013年和2015年的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倍差法识别了征地对农户收入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关注了征地效应的作用渠道和空间分异性。研究结果:征地在导致农户农业收入下降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政府转移性收入。总体而言,征地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家庭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征地的增收效应在东部省份强于中、西部省份。研究结论:在征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为失地后丧失收入来源的农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培训,保障农民在离开土地后依然能够妥善就业。  相似文献   
67.
张学勇  张秋月 《金融研究》2018,460(10):141-157
理论研究表明声誉好的券商在公司IPO过程中能发挥认证作用,但是在实证中学者们对于券商声誉是否真的发挥了认证功能仍然莫衷一是。与国内外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券商市场份额、排名等间接声誉指标不同,本文以中国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过程违规造假为新的研究视角,从声誉损失的角度重新衡量了券商声誉,并以公司IPO后市场表现检验了券商声誉的认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相较声誉受损的券商,声誉未受损的券商确实具有更好的认证效果,具体表现在:(1)从同一时期来看,相较于那些没有被披露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再次承销的公司IPO发行抑价率较高,股票长期回报率较低;(2)对于同一券商,相对于在IPO违规造假披露之前,在披露之后(声誉受损)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表现为显著较高的发行抑价率和显著较低的股票长期回报率;(3)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还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券商声誉指标,基于IPO造假构建的声誉损失指标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8.
赵立娟  赵青青  红花 《技术经济》2021,40(3):119-127
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量化分析农地转出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现有土地流转政策的实际扶贫效果.在合理筛选控制变量和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进行测算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全国整合样本的面板数据,运用倍差法(DID)及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检验了农地转出行为对农户生计资本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对农户的自然和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但却对其物质、金融和人力资本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各项生计资本的变化并非全部源于农地转出这一因素,还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他变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农地转出规模越大,农户的物质和金融资本水平就会越高,其自然和社会资本水平下降得也越明显.农地转出家庭的生计发展在土地流转后尚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还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以进一步提升家庭福利水平.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培育、加强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促进其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CET) policy aims to force relevant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ddres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rough marketization means. However, how China's CET policy may affect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whether this effect may differ in industries remain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listed enterprises covered by the CET policy in China during 2009–2017, this paper employs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 and DID‐base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odel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ET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China's CET o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related enterprises is generally not significant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but this effect presents evident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Specifically, among the eight CET‐covered industries, the CET policy helps to impro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power and aviation enterprises but not in the other six industries (i.e., steel, chemical, building material, petrochemical, nonferrous metals, and paper), which implies that China's CET policy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related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the central findings remain robust when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 and DID‐based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models are applied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omitted variables, unobservable confounders, and different match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global sourcing on firm performances by using data on D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 during the period 1995–2006.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ms with better ex-ante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inclined to source intermediate inputs from abroa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irms that source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possess different ex-ante characteristics; the most productive source inputs from high-wage countries while capital stock and being an exporter are more important factors when sourcing from low-wage countries. Moreover, controlling for the endogeneity of both the sourcing decision and location by using instrument variable and DiD matching approach, the results seem also to suggest that firms that source inputs from high-wage countries benefited from doing so in terms of higher growth of productivity and export intensity. Firms that source inputs from low-wage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seem not to have experienced any significant impact on neither productivity nor export, not even three years after they started to source inputs from thes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