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2007年,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全面启动.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北京新机场最终落户大兴.2011年11月28日,北京市政府、空军、民航总局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好北京新机场项目,超前规划北京新机场临空产业,2015年前力争建成北京新机场一期主体工程,新增航空旅客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年.大兴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配合开展新机场建设,以新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新航城."十二五"时期,新航城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国际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2.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应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并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作用,以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3.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运动取得巨大的成果,也让乡村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天然绿色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确定乡村绿色空间资源建设开发的生态适应性,如何引导与调控相关利益主体的建设行为,已成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及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文章以空间过程、产业组织、结构特征和动力机制为基础进行解析,提出"一产提升、二产增效、三产升级"的适宜性路径,积极打造新农产业全价值链,并以多维视角探新乡村空间生态化规划途径,从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64.
施工招投标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招投标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工程交易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二个方面。其中,前者是由于政策、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在招投标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无法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后者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科技手段的隐蔽性、招投标程序的随意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因素造成信息的不对称。通过采用规范评标程序、合理确定评标价格的手段化解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弊端,强调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是消除和预防招投标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网络信息政策的兴起标志着国家信息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显示出国家信息政策的新的方向和侧重点。对网络信息政策进行了概述,并从重视形成完整的网络信息政策体系;调节好网络信息政策与网络信息法律的关系;网络信息政策的制定——从本国国情出发;从国家安全高度认识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几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政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生态重要性”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生态重要性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并以重力模型评价其重要程度,提出基于MSPA核心区的“非源地核心区面积生态网络连接率(C)”和“非源地核心区生态廊道长度比率(E)”指数并结合网络结构分析综合评判生态网络优劣。研究结果:(1)桂江流域含生态源地11处,总面积7 948.50 km2,占桂江流域总面积的41.20 %。 (2)潜在生态廊道38条,总计1 839.95 km,其中重要生态廊道26条,总计1 278.29 km,包括一级生态廊道12条(515.47 km)和二级生态廊道14条(762.82 km)。(3)以26条重要生态廊道构成最优的生态网络,E处于峰值,非源地核心区生态廊道长度比率较高;C值更高,生态网络对于研究区内主要生态空间斑块的连通性更好;α指数和γ指数接近等于1,即网络基本达到最大限度回路数且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连;β指数更高,网络结构比较复杂且结构完善。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评判生态网络优劣和实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7.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和定量模拟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为理解土地城市化过程,认识城市发展阶段、空间结构以及开展城市空间扩张模拟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34个地级市1990—2019年不透水面数据,采用圈层梯度分析法研究增量城市土地密度分布特征,验证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并选择高斯函数进行定量模拟。研究结果:(1)不同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特征,高斯模型拟合精度R2均值达到0.88;(2)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其土地城市化速度越快,空间分布也更为分散;(3)基于土地城市化过程的高斯拟合模型能较好地推导城市土地分布的宏观梯度递减模式,推导结果与观测结果相关性达到0.91(R2均值)。研究结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规律,且可用高斯模型进行定量化表达和分析,这一规律是对既有城市空间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8.
69.
研究目的:挖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蕴藏的两级土地发展权,引出央地政府存在根本性目标偏差下的行为逻辑差异并将其可视化,观察央地政府稳定策略及其对重要参数的敏感性,提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央地政府事权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演化博弈模型和Matlab数值仿真模拟。研究结果:(1)事权清晰是央地政府有效管制的前提。(2)中央政府行为较地方政府行为而言,对寻租程度、监管地方成本、监管失灵风险参数更为敏感,且寻租程度对中央政府行为选择影响更大。(3)地方政府行为较中央政府行为而言,对奖励参数、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产生的收益以及交易费用参数更为敏感,且奖励参数对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中央政府需进行选择性集权以实现“检查次数最小化”,并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政治和财政激励,以期推动地方政府去严格落实中央用途管制目标,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70.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