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5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电子商务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2.
关于技术跨越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跨越现象研究的时间较短,首先是在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探讨中提出并引起学者们关注的,目前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们利用已有的研究文献,尝试着对这一不成熟的理论选择几个角度进行初步地分析评述,以进一步引起理论界和企业界对技术跨越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73.
74.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不久前透露,作为国资委管理央企上市公司的一个载体,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年内成立大有可能.  相似文献   
75.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不同经营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探索总结中深化,每一改革方案都要经过反复论证后才能实施。十二年前,当我们对旧体制的弊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之后,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入手,拉开了改革的第一幕。实践证明,把搞活企业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  相似文献   
76.
77.
回顾二十年改革历程,差不多在整个八十年代,由于上海地方财政与中央的结算关系仍然实行“统收统支”办法,地方政府缺乏财力,难以营造出“小气候”,因此,上海国有企业改革仅仅停留在一般试点和“跟随”进度的层面上,难有大的起色。尤其是“强政府.弱企业”的行为习惯存在,企业主动进取的积极性相对不足,处于“体制内”难以“突围”。但是,在这一阶段,大量的非国有企业在“体制外”成长起来,形成与国有企业相竞争的局面。上海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率几近20%的优势逐渐消失,至1992年,降至大约7—8%的水平,处于守势和退势的不利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以后,上海被推向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以浦东开发为契机,结合对上海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迅速进入快车道,取得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78.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制度因素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区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及要素配置方面出现差剐,"资源诅咒"并非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因此,具备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自然资本优势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化,通过将资源租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地区间地理区住、人口集聚规模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渐进收敛.  相似文献   
79.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中的问题和其中的逻辑,并阐述了在市场规范运作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国家财政投融资是有边界和限度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融资应减少竞争型领域投资而逐步转向具有外部正效益的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在管理体制上,也应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对政府投融资的项目引入竞争机制,如项目法人制、招标与竞标等措施,借以提高政府的投融资效率,并对重大的政府项目派驻稽核官员,消除腐败,提高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0.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先后举办了三次关于“和平崛起”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包括“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2003年3月27-28日,与中国世界史学会、上海世界史学会合作)、“建设经济强国与中国和平崛起”(4月6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与和平崛起战略”(4月12日,与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合作)。在这些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的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专家就“中国和平崛起”道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学者们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经分类整理现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