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114篇
工业经济   76篇
计划管理   203篇
经济学   145篇
综合类   43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21篇
农业经济   166篇
经济概况   146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大众在娱乐消费中有着很强的饥渴感,当这种饥渴感成为时代强烈的娱乐需求的时候,优酷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和特点,广泛吸纳、凝聚民间智慧,推出了“牛计划”。优酷“牛计划”一经推出,便备受网友追捧,其引发的以牛人为视频文化创新驱动力的新领域吸引了时下诸多精英年轻人。  相似文献   
82.
《道路交通管理》2011,(5):14-15
轮胎花纹轮胎花纹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胎面与路面间的磨擦力,以防止车轮打滑,这与鞋底花纹的作用如出一辙。它提高了胎面接地弹性,在胎面和路面间切向力(如驱动力、制动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花纹块能产生较大的切向弹性变形。切向力增加,切向变形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3.
胡德官 《浙江经济》2007,(13):50-5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关键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正确选取了主导产业,也就是找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4.
“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节约资源与计划生育等并列为“基本国策”。这是一项重大政策调整。2006年第一次将降低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年度规划。尽管有多种原因,但这项任务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8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4):42-42
分析人士指出,利润上升是当前建材钢铁、电力等“两高”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而单纯的行政手段可能难以抑止“两高”行业的投资热潮,也难以促使其实现各自的节能减排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8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7.
记者:尹董,您好!在炒货协会何汉铭秘书长的安排下,今天我们与您交谈,很欣慰。您现在是炒货行业申的领头羊,今天的主题是您如何创业的,回顾一下创业的经历和展望今后的发展,您肯定有很多精彩的内容:首先请教“阿明”品牌是什么由来?  相似文献   
88.
1.目标不确定 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所以在谈执行力的时候.先明确我们要做什么。有了方向和具体数量指标后.才能充分发挥执行者的作用。对于执行来讲.目标既是牵引力.也是驱动力。  相似文献   
89.
观察·月读     
《中国报道》2008,(4):104-105
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珠三角大悬念;牛奶可乐经济学;超级短线客;企业家VS经济学家:2008中国企业宏观环境;资本战争: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  相似文献   
90.
中国省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挖掘我国省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考察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东高西低"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不匹配;人口的省际流动更加活跃,主要迁移方向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向海性"特征,"六普"时省际迁移人数和迁移率达到5800多万人和43.7‰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单方向促进的局面将由二者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所取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主导的分散型工业化模式对城镇化的滞缓效应日趋明显;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投资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