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888篇
工业经济   791篇
计划管理   1682篇
经济学   843篇
综合类   268篇
运输经济   66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1281篇
农业经济   867篇
经济概况   77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3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05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1.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22,57(1):56-71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92.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框架。10月26日,国务院在前述意见的基础上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指出,在未来10年内碳达峰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重点要求做好“碳达峰十大行动”。这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日渐完善的标志。《行动方案》对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明确了碳达峰指标,为其低碳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实现碳中和、推动碳达峰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根基。  相似文献   
93.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论文旨在从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探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测算低碳经济增长指数,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增长。(2)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研发溢出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渠道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能源结构效应更有助于低碳模式塑造。(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影响,东部地区的低碳水平更为显著。因此,要充分把握产业协同集聚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渠道,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速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4.
基于中国2017年31个省份42个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区域和部门间生产端和消费端碳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7年全国碳足迹总量为299×10^(7)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占全国的30%;11省市对其各自省市内部的依赖程度最高,大部分的消费都源自本地区内部,各地区生产、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占各自消费碳排放总量的85%~95%;上海、江苏、江西和重庆属于碳排放调出地区,其余7省属于碳排放调入省份;装备制造业、能源动力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碳足迹贡献占比最高的4个产业部门。最后对控制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总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碳中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清洁低碳化转型挑战。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的电能成为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的关键,实施电能替代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通过情景分析法,构建不同电能替代程度的情景,研究其场景下的中国碳排放演化趋势,找出同时满足能源供应安全、经济适用性最佳、减排效果良好的能源供应方式,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提出能源供应对策建议,加速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6.
论文关注碳达峰背景下贸易隐含碳导致的“碳不公平问题”,并基于MRIO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出口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采用LMDI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制造业始终处于隐含碳净出口状态,且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从变化趋势来看,2000—2014年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最终品,而美国—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中间品;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效应降低了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规模效应是导致中国—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以中国重工业城市包头的建筑碳排放核算和预测为研究对象。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交通和建筑,采用能源平衡表的区域宏观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2002—2020年城区三种建筑类型能源消耗量进行核算,以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构建LSTM预测模型,并对2021—2030年的包头市建筑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2—2020年间包头市建筑直接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1996.74万吨为最高值,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7.7倍。通过LSTM预测模型可知,居住建筑能耗预测在2021—2030年中,包头市三种建筑的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碳排放总量大小依次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包头市2020年建筑直接碳排放量达到1966.52万吨,同比2005年涨幅约124%。与政府的预期减排目标相悖。LSTM预测2021年建筑直接碳排放为1964.21万吨,符合碳排放反弹的预期。2022年为建筑碳排放峰值,之后逐年下降。因此,包头市积极提出建筑节能减排的策略建议,“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建筑发展思路,积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8.
《经济师》2019,(4)
中国是一个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强制减排的压力。由于国家碳交易市场发展缺乏政策和技术条件,区域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己经建立七个区域碳交易试点。文章首先对天津市区域经济概况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再针对天津市碳交易市场规制的理论、碳市场交易主体、排放配额及交易过程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天津碳交易市场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天津的碳交易市场应加强碳排放源的检测,积极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这对于天津碳市场的成熟稳健发展及与国际碳市场接轨,进而实现碳控排减排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新兴市场的开放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备受学界关注。2014年沪港通的实施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双向开放,为提高中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基于股价信息含量和股价信息反应速度的研究视角,利用2012-201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沪港通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利用部分开放的试点机制作为自然实验,基于DID模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股票定价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克服了以往研究所面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在沪港通实施后的半年,沪市标的股票的信息含量并没有明显改善,在中期和长期沪港通均显著降低了标的股票的股价同步性,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就股价信息反应速度来看,其产生效果的时间要慢于股价信息含量,在沪港通实施后的长期,标的股票的股价信息反应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研究发现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尤其是双向开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充分满足道路维护需求,急需要研发一种性能优良,成本低性价比高的,具有环保性能的路用沥青材料,从而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为此开展了一系列对于高固含量的乳化沥青的研究,通过改变沥青的改性机理和乳化机理,从而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优化高固含量乳化沥青的质量。首先可以通过SBS改性剂对沥青进行改性,必须要明确的是,SBS改性剂的最佳用量;此外,可以用阳离子乳化剂对改性剂进行乳化,从而制备出高固含量的SBS改性乳化沥青,对沥青进行质量检测,其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各类标准和技术要求,并且该类沥青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