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27篇
计划管理   115篇
经济学   70篇
综合类   19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00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23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曾经遭受批评,批评者的论点是:经济学并不是一门科学。其中批评最猛烈的当属米达尔(Gunriar Myrdal)。这位瑞典的经济学家曾和海耶克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但其后却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谴责这一奖项,也对自己曾经受奖表示遗憾。他表示,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和物理学、化学或医学有着相同意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92.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7):46-47
贝尔实验室是公认的当今通讯界最具创新性的研发机构。自1925年成立以来,贝尔实验室众多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如晶体管、信息论、激光、光通信、通信卫星、蜂窝电话、UNIX操作系统、C/C 计算机语言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获得了上千项奖项和三万多项专利,拥有十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九项美国国家科学奖、七项美国国家技术奖。贝尔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是最早获得美国国家科技奖的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93.
2005年,澳大利亚的科技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一年里,为进一步提高同家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澳教育、科学与培训部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科技界在“澳大利亚能力支撑”(BAA)计划框架下。围绕着“国家研究优先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国际科技合作活动重点突出,与美国、中国、印尼等同的科技合作关系都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澳大利亚2005年又有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总之,2005年是澳大利亚科技发展平稳,但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94.
曾志雄  李宾 《经济》2006,(11):52-53
埃德蒙·菲尔普斯是一个迟到的诺贝尔奖得主,年轻学生已经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人们在对这一奖项的公布感到突然之后,却也迅速地重新认识到它的理所当然200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S.Phelps)单独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之所以授予菲尔普斯此一奖项,是为了表彰他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分析上所作的研究。具体来说,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快速增长,是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但是政策目标总是面临着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应如何平衡?当前这代人的消费与未来几代人的消费…  相似文献   
95.
尚新颖  袁正 《经济界》2005,(1):62-65
一、制度重于技术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肯定离不开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中,技术一直都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更是举世闻名,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数千年历史中都领先于世界,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伍了,从诺贝  相似文献   
96.
路程 《沪港经济》2006,(6):38-39
美籍华裔科学家康景轩博士日前宣布,他所在的研究小组成功培育出5只能在体内大量生成欧米伽-3脂肪酸的克隆猪.医学研究表明,这种以往只在鱼身上大量存在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趁他为来沪筹备"2006国际营养、运动与健康大会"之际,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具有问鼎诺贝尔奖潜力的华裔科学家.  相似文献   
97.
中国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无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科学、哲学与文化是三位一体的,进而指出:哲学修养的不同、“文化基因”的区别、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差异、是否敢于怀疑批判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98.
99.
决策思维定式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荣有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企业管理的内涵虽然包括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丰富的内容,但管理的校心却是决策。  相似文献   
100.
《科学决策》2006,(12):60-60
《中国青年报》最近刊登张镇强的文章说,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三大科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应当说,世界上任何不带政治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是个奇迹,值得钦佩和思考。为什么每年的诺贝尔奖项总少不了美国人的身影,特别在科学奖上他们多次“大满贯”?这是很多因素促成的。撇开整体的体制不说,谈两个具体的因素:一是每一个科学家所在的地区、单位必须有保证科学家想像、选题、设计和实验所需的高度自由的氛围,不受任何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二是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真正的特别是高深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不可想像的。无疑,这两点美国人做得最好。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利亚斯所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拿科恩伯格(此次化学奖得主)来说,“他可以10年潜心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而没有任何压力迫使他出成果”。科研资金充足更不用说了,这是美国的硬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