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想要协调各地区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实现程度,统筹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有必要提倡优先带动落后,找出落后地区的短板,汲取领先地区的经验,最终共同实现同步目标。选取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上海市、广东省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对三地区2003年至2012年GDP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演进特征及制约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以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为参照,探究中部地区(以湖南省为代表)实现同步目标的制约因素,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理论的“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很多农民选择了城市务工,但是损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屡屡发生。研究"农民工"权益在企业的保护方案,首先要解决企业理论与"三农"政策的内在一致性。从原有企业理论出发,可以建立社会网络产业结构信息系统、各地区各行业"农民工"权益信息系统,给不同区域企业与"农民工"传递"农民工"权益及其变动信息,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集群企业融资现状及政策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研数据表明集群企业存在资金短缺、融资难现象;税负重和税负不公、补助信贷缺失及集群企业间融资协作能力弱是集群企业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为完善税制,须建立支助信贷机制及促进集群企业间实施步步为营融资法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2001~2006年旧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实施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所产生的应计盈余明显地降低了会计盈余的质量。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所构建的逆向套利组合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报酬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与超额回报负相关,说明市场不能识别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支持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产权范式的财务研究:历史与逻辑勾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财务与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生俱来,二者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而共同发展。产权理论提供了剖析财务理论的新视角,财务理论推动产权理论在企业层面不断发展。产权财务学派以"财权"为核心,遵循产权分析法范式,产生了两大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财权理论与财务治理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具有重大开创性。它弥补了传统财务理论的重大缺陷,顺应了现代财务理论变革的内在要求,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财权及其配置的经济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权与产权关系紧密,但两者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财务治理权是从各财务主体在企业治理结构层次上,就财权分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权力制衡关系而言的.而财务控制权是建立在契约不完全理论基础上的,但由于"剩余"的重要性、决策权的广义与狭义区分、权力实施流程等因素的影响,财务控制权有几个不同内涵.财权配置是以"贡献"与"风险承担"为基本原则,并在知识成本与代理成本共同约束下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集中与分散对称安排. 相似文献
7.
财务动态治理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财务治理理论侧重于财务治理结构和权利分布状态等静态范畴的研究,而忽略了财务动态治理的专门研究.财务治理可分解为基于企业公平的财务静态治理和基于企业效率的财务动态治理,它在本质上是一个二元价值体系,在实践上表现为企业公平和效率的并行与平衡.财务动态治理是对传统财务治理的继承和超越,它是剩余公司治理的集中领域和公司动态治理的核心,其理论基础溯源于企业产权契约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以不完全合同中的完备部分和不完备部分为标准,财权可划分为通用财权和剩余财权.剩余财权配置是财务动态治理的核心,财务动态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动态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方面三个视角,对近年来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的国外文献进行了综合回顾和述评,并提出了这一领域我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及市净率为被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为被解释变量,并使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净利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11个行业中挑选了92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样本总体和各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此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现阶段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不应盲目模仿英美模式无视中国的国情,过于强调股权分散。认为只有保持股权的适度集中才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