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税收原理是税务专业本科生学习税法、外国税制和国际税收等课程的前置课程,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深度,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分析和解决税务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下的接受性学习,日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应用的方法可以扬长避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投资准则》的规定,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 投资时,初始投资和追加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分别 进行核算。在最新规定出来以前,如果追加投资形成股 权投资借方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 权投资准备),若形成贷方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股 权投资准备",不管初始投资形成的是股权投资借方差 额还是贷方差额。本文根据最新规定关于执行《企业会 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谈谈在权益 法核算法下,追加投资再次形成股权投资差额的具体会 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效应,以税改前后上市公司执行税率的不同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鉴国外衡量政策效应的主流计量研究方法——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方法,使用上市公司数据对此予以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税改前后上市公司执行税率的不同,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明显不同。因此,要有效调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应对这两类身份不同的企业制定有所区别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衡量税收对投资的影响,是评价税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搜索到的国外相关文献,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衡量时选用最多的是基于新古典理论的税收激励投资模型。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开始偿试借鉴国外的模型用以我国的实证研究。文章遂对税收激励投资的主要模型及其实证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期为研究我国税收改革对投资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
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从2008年初开始,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遵循该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在税改前,众多学者担心两税合并将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造成不利影响。文章通过这两年实际影响效应的考察及其原因的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引进FDI的启示,将对我国合理利用外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会计处理时,常有人会提出企业有出口退税为什么出现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的贷方,出口产品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抵减了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但是免税额是怎样体现的等等,诸如此类看似令人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懂得免抵退税的原理、相关会计科目名称的欠缺之处,再加之实例会 相似文献
8.
解读新所得税会计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企业过去可以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的方法完全不同。本文从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差距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从宏观角度谈谈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