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基于熵权法测算我国2004-2017年30个省市科技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滞后(SAR)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变化二者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所改善;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二者在经济发达地区有高—高集聚现象,在经济欠发地区有低—低集聚现象;科技金融对全国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经济发达地区正向空间效应更为显著,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水平对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存在“锚货币”选择的问题。经济谐动指数分析表明,东亚适宜采用“内部锚”,而不宜采用外部“锚货币”,美元作为域外货币不适宜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锚货币”。日元国际化程度不高,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使得日元难以发挥东亚“锚货币”的作用。而人民币尽管暂时还不能充当东亚的区域主导货币,但中国经济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经济高度关联并已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也要大于日本和美国,同时,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逐步改革,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公信力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是东亚区域合作中最有潜力的“锚货币”。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