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各国监管当局及市场各方的努力变革,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正朝着更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简单化产品重回市场主导地位,清算机制的完善降低了市场风险,信用衍生品市场规范和市场自律管理得到加强。当前,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已初步建立起有序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框架,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下一阶段,应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创新促进发展,推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深度、流动性和波动率——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启动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启动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本文考察2008年初至2011年10月的日内和跨日股指交易数据,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显著改善了反映股票市场运行质量的多个指标。股指日内5分钟波动率在股指期货推出后下降了37%,而指数成分股的日对数交易量的方差下降了40%。基于E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显示,股票市场的市场深度和价格信息度在股指期货推出后显著提升;股指日回报率的条件方差下降了约40%。这些结果说明,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提升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能力,并进而提高了交易量的稳定性,降低了价格波动性。本文的研究为确认股指期货改善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并有利于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农村金触问题显现出若干重要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也导致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论文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特点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重要争论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国,对农业长期实行补贴政策。1995年以来,为适应WTO《农业协议》的要求,美国不断调整补贴形式,减少“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及改革趋势对优化我国农业补贴的方式,特别是设计金融支农的政策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率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国债发行对企业债市场和国债市场利筹的影响.发现国债发行存在着挤出效应,这个效应显著地体现在同债发行招标起始日的附近,国债发行主要对以AAA级企业债为代表的风险偏好相类似资金挤出效应最强.同时,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发行国债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涉及利率决定理论、利率传导理论以及剖析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金融发展理论。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率决定相关理论的核心思想,这些理论包括古典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可贷资金论以及IS—LM模型等。研究表明,平均利润率、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率、央行的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等都会影响一国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涉及利率决定理论、利率传导理论以及剖析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金融发展理论。本文重点介绍利率传导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其中,利率传导理论研究表明,利率由投资、储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社会平均利润率等内生变量决定,而利率的变化又会对上述经济变量产生影响。金融发展理论试图为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探寻理论依据,是利率市场化不可或缺的理论组成。 相似文献
8.
金融支持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笔者对成渝经济区的实地调研,在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后,对成渝经济区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就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定位及相关支持政策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最近几年中国大中型商业银行重新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家(已开业635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已开业46家)。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2007年的2868个减少到2011年末的1696个。虽然供给主体不断增加,但普遍认为中国农户贷款覆盖率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0.
Libor即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被认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最真实的市场资金需求状况,是全球短期利率的重要基准。但在金融危机期间,其表现引起广泛质疑,为此,多国监管机构对Libor操纵事件展开深入调查。文章分析指出,受影响银行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报价行样本和时差问题对资金成本也有重大影响等因素影响,Libor报价机制存在滞后于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未来Libor改革存在调整修补定价机制、改造为交易利率或被替代等选项,改革方案的争论体现了欧美对基准利率话语权的激烈博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