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动利率债券基准利率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浮动利率债券,利率基准较少变动,不具备避险功能.R07D利率能够及时反映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相关性很高,能够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建议发行以R07D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以付息周期前一期的R07D平均利率为基准,每三个月支付一次利息.以结算数据作为R07D的数据源,更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量达到15.12万亿元,比2002年的10.63亿元增长了42.28%.其中,回购成交11.97亿元,增长16.23%;现券成交3.16万亿元,增长了6.27倍,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上半年,在宏观调控和预期加息的背景下,银行间债券市场震荡反复,市场风险得以充分释放.债券发行、市场规模、成交总量小幅增长.债券品种、交易方式、参与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货币市场的参考利率一般有隔夜回购利率、7天回购利率和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研究发现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能够引导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和总体走势;公开市场操作影响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走势;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款的变化情况与货币市场利率具有较强关联性,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文章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培育新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将数量较大的短期国债拆分发行;剥离一定数量的央行票据,定期定量滚动发行;采用做市商制度对较长期限的回购利率进行双边报价。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危机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金融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分国民经济总体和结构、对外经济、金融形势、财政形势、经济泡沫成分五个子系统构建了我国金融危机监测预警系统。并运用功效系数法,给出综合预警系数。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地区经济差异时,本选择了八个有代表性的相对指标,对1990年和1998的地区经济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将全国各地区分为五类,对地区经济差异进行了动态分析后,章认为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落后地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开发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7.
卢遵华 《银行家》2006,(2):84-85
2005年我国货币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大量发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债券和质押式回购交易活跃。货币政策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增强,利率波动幅度加大。货币市场零利率基准逐渐形成。国际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作为货币市场的基准指标(Reference Index),基准利率一般满足以下特点:指标含义简单明确,易于投资者理解和债券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选取2004年-2005年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央行7天正回购利率,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以及相应时期的货币市场利率和中期国债利率,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以此研究公开市场业务对我国债券市场利率走势的影响,探讨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地区经济差异时,本文选择了八个有代表性的相对指标,对1990年和1998年的地区经济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将全国各地区分为五类。对地区经济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后,文章认为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落后地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开发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0.
债券价格的决定理论主要有古典利率理论、流动偏好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本文采用协整和因果检验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变量、货币金融变量与我国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联动和因果关系。我国债券市场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和外汇储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储蓄和净出口对我国债券市场价格走势具有单向引导关系,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存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