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是否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当年亏损或下一年亏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确会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来实现当年扭亏为盈或者调低利润,为下一年扭亏做好准备。因此审计师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的财务数据应该高度关注,并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由于在诸多制度方面还不健全,如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多元的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建立、违约风险定价机制缺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管理误区等等,造成了自身的脆弱性,抗风险能力不强。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在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同时,通过信用评级、债项评级、政府担保、保险、法律、业务创新等诸多渠道加强贷款违约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3.
亏损上市公司是否会在第四季度平滑利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学者认为企业管理人员有平滑利润、降低收益波动性以此来取悦股东的动机,我们选取中国亏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是否在第四季度平滑利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亏损公司并未在第四季度平滑利润,相反他们更倾向于在第四季度“洗一个大澡“,大亏一把,这样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做好准备,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表明,亏损越严重的企业在第四季度越倾向于“洗大澡“,这与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以及证监会对亏损公司的管理规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应计利润分离法在中国适用性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计利润分析法在模型设定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变化给数据收集工作带来较大干扰,此外,应计利润分离法本身也无法全面客观地计量盈余管理,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应计利润分离法在中国作为计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方法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个人住宅抵押贷款担保公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与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极不相称。一方面发展规模过小,管理机制与风险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些风险包括抵押物风险、贷款条件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债务人信用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6.
7.
如果取消户籍制度允许人口自由流动,中国的城市化会大大加速。在二+几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见证了“东方奇迹”,见证了一线城市的惊艳和二线城市的崛起,但同时不得不直面城市化带来的惨痛现实,污染、交通堵塞、房价飞涨等问题接踵而至。在“一线城市收紧,二三线城市全面放开”以及产业升级转移的今天,世界银行前国家主管、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资深研究员黄育川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中国需要北京变得更大”。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