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金融危机和会计国际趋同的宏观背景下,以产权保护为逻辑主线,本文重点考察了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若即若离;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彻底悖离;在混合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适度耦合;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论战的焦点表面上是会计的技术性问题,实质上是会计的社会性问题,即公允价值充当了一个产权博弈的筹码。 相似文献
2.
3.
财务动态治理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财务治理理论侧重于财务治理结构和权利分布状态等静态范畴的研究,而忽略了财务动态治理的专门研究.财务治理可分解为基于企业公平的财务静态治理和基于企业效率的财务动态治理,它在本质上是一个二元价值体系,在实践上表现为企业公平和效率的并行与平衡.财务动态治理是对传统财务治理的继承和超越,它是剩余公司治理的集中领域和公司动态治理的核心,其理论基础溯源于企业产权契约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以不完全合同中的完备部分和不完备部分为标准,财权可划分为通用财权和剩余财权.剩余财权配置是财务动态治理的核心,财务动态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动态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5.
产权保护:现代会计、财务与审计的共同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共同产权、共同治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产权保护"为主线,分别对产权保护会计、产权保护财务以及产权保护审计研究进行了回顾、介评与展望.我们发现,产权保护是现代会计、财务与审计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推进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入世对我国会计市场冲击强劲。抓住入世这一有利时机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保证具体会计准则的连贯性,有助于根限会计信息失真的部分制度隐患,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财权合理配置--现代企业财务目标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财务目标的确定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主要提法有:产值最大化目标、职工收入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等。财务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财环境下进行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相对于这一具体的环境,上述各种目标的提法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正是因为它们仅仅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不能考虑整个财务发展的历史进程,故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在不同的财务环境下所形成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8.
财务治理机制体系构建及其效率释放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财务的本质是产权价值流,产权价值流集中体现为财务价值链,而财务价值链的有效传导和流转离不开财务治理机制体系的协同运作。首先构建了以财务战略决策机制、财务激励创新机制、财务监督制衡机制为核心机制,以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耦合机制为动态协调机制,以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为保障机制的财务治理机制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各治理机制促进财务治理效率强劲释放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财务治理效率之理论基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治理效率是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和财务核心竞争力。对财务治理效率及其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已成为非常重要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推进财务治理效率问题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对其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研究,但既有文献非常匮乏。有鉴于此,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创造性地研究了财务治理效率的企业契约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财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基础,部分弥补了财务治理效率理论基础研究非常薄弱的缺憾,也必将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及与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相对短期过度自信而言,管理者更多地表现为长期过度自信;短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正向盈余管理,而长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则更倾向于负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