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改革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会计在界定和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及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和有效运转中的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产权保护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改革与之步调一致。产权、公允价值与会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追求价值计量是会计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内在诉求;价值计量实现了公允价值与产权会计的对接,是会计发挥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功能的坚实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价值计量基础的最佳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 相似文献
2.
3.
财务动态治理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财务治理理论侧重于财务治理结构和权利分布状态等静态范畴的研究,而忽略了财务动态治理的专门研究.财务治理可分解为基于企业公平的财务静态治理和基于企业效率的财务动态治理,它在本质上是一个二元价值体系,在实践上表现为企业公平和效率的并行与平衡.财务动态治理是对传统财务治理的继承和超越,它是剩余公司治理的集中领域和公司动态治理的核心,其理论基础溯源于企业产权契约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以不完全合同中的完备部分和不完备部分为标准,财权可划分为通用财权和剩余财权.剩余财权配置是财务动态治理的核心,财务动态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动态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产权保护、“三域”秩序与审计信息真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将审计信息真实性的内涵定位于结果理性与程序理性的融合。通过构建"产权域秩序"及"三域"机制这一新的分析范式,发现审计信息失真包括先天性失真和现实性失真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域秩序对产权域秩序的偏离是审计信息先天性失真的根本原因;二是审计现实性失真存在"三分法",其中审计制度对审计域秩序的偏离引致的规则性失真是审计信息现实性失真的主要根源;最后,文章提出了审计信息失真的"分而治之"策略。 相似文献
5.
6.
产权范式的财务研究:历史与逻辑勾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财务与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生俱来,二者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而共同发展。产权理论提供了剖析财务理论的新视角,财务理论推动产权理论在企业层面不断发展。产权财务学派以"财权"为核心,遵循产权分析法范式,产生了两大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财权理论与财务治理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具有重大开创性。它弥补了传统财务理论的重大缺陷,顺应了现代财务理论变革的内在要求,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8.
政府会计二元结构体系中的概念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理论界已达成"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相对独立的系统构成"的新共识。政府会计二元结构格局的形成决定了人们迫切需要运用二元结构思维重新考究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以指引即将展开的政府会计改革。二元结构新理念可以融入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核算对象与适用范围、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与计量属性、政府会计要素、政府财务报告等概念框架及其表现形式之中,进而形成新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财权理论的再评价——由一场学术争鸣引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财权理论的一个评价>一文运用产权经济学和法学理论对财权理论的研究范式、财权与法人财产权关系、财权主体与财务主体及"财权"范畴的科学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该文对产权理论和法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均出现了偏差,加之未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财权理论的精髓,所谓的"评价"出现了错误.本文在对"财权"缘起本意与曲解、财权与法人财产权及财权主体与财务主体等进行重新梳理和阐释的基础上,指出其观点的错误之处,以期客观公正地对财权理论予以再评价.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