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财政金融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对后危机时代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一种制度如何先进,与动态的社会而言,其都是一个此一时彼一时的问题。若具有相对真理性的制度意图"常青不败",那么它就必须与时俱进。虽然古典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实现了既定史命,但是金融自由化、金融电子化与国际化已从另一侧面检测着该制度的精致或拙劣。是急流勇退,还是迎难而新,这是后危机时代该制度因时而化中所必须权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的检讨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命题决定了市无法而不治是一种基本逻辑.若在市场博弈中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彰显了法律抑强扶弱的正义.那么就必须以担保业赖以生存之市场及社会为出发点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然而,以政策文件代替立法、以宏大语词来勾勒规则、以规则创制者主观的判断来取代市场规律、及重实体而轻法律形式显然不是在创建秩序,而是在破坏秩序.着眼未来,中国中小企业担保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遵循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市场法则.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是处理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方法.同时,这种法律机制也能极大强化存款人的信心,从而维护整个社会金融系统的稳定.德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浓厚的本土性,体现出了附带有强制性的自愿式模式.我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德国的银行业具有一定的雷同性,所以,以德国之存款保险制度为视角来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场主体的进退是市场得以循环与净化及保证活力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从范畴的角度廓清市场退出的本位,则也难以摆正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所应包括的内容,从而出现问题救助与市场退出纠缠不清的局面。在后危机时代,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界定、价值取向及利益博弈的角度阐明所涉问题的基本范畴对于理念创新及制度完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透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了解银行交易法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雏护客户权益及防范银行或然性法律风险的有力保障。我国在该问题的认知上仍存在许多灰色区域,如法则对存款人存款权属的规定、客户的认证、银行所负的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义务的冲突与协调及现行的银行行政处罚权等。在金融法治化进程中,这一切都需要我国的法律规则予以澄清。因此,对我国银行与客户之间法律关系的本质进行重新定位不仅具有较好的学理意义,而且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