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3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4篇 |
工业经济 | 17篇 |
计划管理 | 174篇 |
经济学 | 163篇 |
综合类 | 192篇 |
运输经济 | 13篇 |
旅游经济 | 5篇 |
贸易经济 | 129篇 |
农业经济 | 49篇 |
经济概况 | 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蒙古国学者巴.索特纳木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翻译文学"的概念。之后策.达木丁苏荣等主编的文学史著作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蒙古文学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发展、演进的大致轨迹,为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蒙汉文学交流史的跨文化特性,为蒙汉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研究当代蒙汉文学交流,对蒙古族翻译文学史研究、民族文学关系史研究都有重要价值。该领域的研究对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课题,理应成为当今比较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着手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梳理基本脉络,勾勒其发展轨迹,是目前急需着手开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安徽矿业经济面临六个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矿业经济面临的六个战略性转变,即能源开发重点应由煤逐步向煤、气、电转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应由金属矿产向非金属矿产转变;矿业经营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矿业经济应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矿产资源勘查投资体制向多元化转变;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向多元化产业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传输速率及多径效应的影响,在窄脉冲超宽带(IR-UWB)通信系统中,基于传统横向滤波器的时域均衡技术已无法对抗严重的码间干扰。通过收发两端联合设计,提出了一种以数据块为基础的基于码元的频域均衡技术,同时介绍了其应用前提和算法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对抗超宽带通信系统中存在的码间干扰,是窄脉冲超宽带通信系统中更为现实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了体现党和国家对离休干部的关怀,国家和自治区曾多次出台政策,对离休干部的待遇进行调整,然而,目前离休人员待遇调整存在着不同统筹层次、不同地区间、同一统筹层次不同地区间不平衡,执行时间不统一,操作困难大,执行滞后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全面有效地回收处理废弃家用电器(以下简称"废弃家电")符合中国推进循环经济的战略,具有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意义,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文章试图从分析回收渠道功能的角度,梳理重点建设的废弃家电回收渠道的种类。这有助于解决困扰中国的废弃家电回收渠道不畅;"多渠道回收"市场局面混乱;不正规处理泛滥、严重损害环境的问题。着重分析废弃家电回收渠道应具备的四项功能:集聚、去向限制、节约建设与维护费用、创造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旧货流通者回收,逐步强化公共事业部门回收,动员和开发零售商回收"作为回收渠道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10.
浅谈语码转换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一直是语言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他们从心理语言学及语用学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文中拟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码转换做深入的分析,研究此现象与面子理论及其与标记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语码转换的成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