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选取2001、2002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作为测试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某些重要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的董、监事会制度在监督公司财务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中,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持股董、监事的数量和比例,独立董事数量,监事会规模等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相关;而董事会规模因素、灰色监事、名誉监事等却未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董事会构成和所有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变量,研究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发现,发生财务舞弊与未发生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配股活动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估计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利率期限结构是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保值和风险管理、套利以及投资等的基础。因此,对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是金融工程领域的一个十分基础的工作。本文则是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个尝试性研究工作。对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可以有许多方法,其中包括息票剥离法(bootstrap method)和样条估计法(spline approximation)。本文则同时利用这两种方法对中国2001-2002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一个静态的估计,比较两种估计方法的静态估计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变迁——“次贷危机”下的反思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以“声誉资本”为基础,主要受市场自律机制约束。此后,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分倚重使评级机构获得了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并造成了其“权重责轻”的怪象。“次贷危机”的爆发令信用评级机构面临前所末有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之弊端。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合并会计政策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尽管目前人们对权益集合法和购买法对公司股价的差异性影响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尚缺乏充分的论证,但从实际来看,许多公司运用构造交易方式实施权益集合法,导致了权益集合法的滥用.这不仅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为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盈余提供了便利.为此,FASB和IASB已经改变了原先对权益集合法加以严格限制的策略,转而完全取消权益集合法.我国在制定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时,应当明确规定对所有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并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加以规范和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6.
税收筹划理论的最新发展--有效税收筹划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税收筹划理论的发展历经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税收筹划被界定为"纳税人通过安排他(她)的经营活动使纳税最小化的能力".这种传统理论虽然简单明了,但它没有考虑成本,且只以纳税最小化为目标.有鉴于传统理论的种种缺陷,税收筹划逐渐与纳税最小化相分离并形成了新的理论,即有效税收筹划理论,它是一种研究在现有各种约束条件下制定对纳税人最为有利的税收筹划方案的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choles 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它以"税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纳税人遵从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纳税人遵从行为进行动态分析是税收征管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行为主体的非完全理性,征纳双方的一次性决策选择是难以实现特定的均衡,征纳之间的博弈是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过程。经过长期的博弈,在税收监管水平较高,并且纳税人群体中占大多数的是诚信纳税人的状态下,如果放松监管,将不会导致纳税人在不遵从上的显著增长。但如果监管水平降到临界点之下,遵从行为的一个较大的偏移将产生,不遵从行为急剧增多,偷逃税盛行,此时再通过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惩戒力度来扭转不遵从泛滥的趋势将变得十分困难,需要比以往付出高得多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网上银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网上银行的风险种类及其成因,特别是强调了涉及网络系统安全的系统风险,提出操作性强的防范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推行全面风险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无论是在风险管理理念还是在制度建设上,都代表了现阶段国际银行业最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银行业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