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5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8篇
经济学   128篇
综合类   2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5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中国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大幅提升银行的业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金融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推进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为混业经营打下基础,从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以欠发达省区云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东部沿海广东省、浙江省,西部地区重庆市作为参照省区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欠发达省区资本市场总体规模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浅析农产品套期保值收益与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现货市场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会经常发生波动,存在价格风险,期货市场所具有套期保值能够有效规避风险,这是套期保值的收益,但是套期保值这种避险的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策略有效控制和避免套期保值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GARCH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基本面及央行调控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人民币汇率指数及逆周期因子对中间价波动均有显著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上,通货膨胀率上升和中美两国利差收窄均会加剧中间价波动幅度,而外汇储备的回升和持续的贸易顺差对中间价形成有效支撑。央行调控方面对中间价变动的影响十分有限。此外,CFETS指数、美元指数以及VIX指数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5.
潘灏  张宏 《当代经济》2007,(20):80-81
文章以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为例,对其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客观、全面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建议,有利于其下一步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强调要“强化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机制”。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概括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其中一条就是“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体的联动性增强,大国竞争与博弈不断加剧,中国面对的外部冲击更加频繁且复杂。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局限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监管存在的理由及其局限性市 场失灵和金融体系自身的脆弱性一方面为金融监管的存在提供了理由 ,同时也决定了金融监管的作用范围 ,过度夸大金融监管的作用必然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增长 ,而不能有效控制风险。(一 )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为金融监管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1、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长波解释。明斯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假说 (financialfragilityhypothesis)认为 ,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它贷款人的内在特性将使得他们经历周期性的危机和破产浪潮 ,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 ,产生经济动荡和危机。明斯基将借款单位分为三类 :抵补性企业 ;投机性借款人 ;高风险性企业。正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对后两类高风险企业的过度贷款导致经济萧条时坏帐剧增 ,使金融企业陷入困境。2、信息经济学的解释 ,即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取决于 :一是储蓄者对银行的信心 ,只有储蓄者不同时提款 ,才能保证金融机构将其对零散储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 ;另一个条件是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控是高效率的 ,并且...  相似文献   
8.
论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经济学家》2006,(6):103-109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和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倾向于“用手投票”,更有可能向上市公司索取现金股利;(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索取现金红利作为回报的动机越强;(3)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不仅增加现金红利发放的概率,也提高了现金红利发放水平;(4)上市公司可能利用股利政策吸引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0.
资本结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一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是公司过去进行市场时机选择累积的结果,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公司的资本结构都与非负债类税盾和盈利能力有更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