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国际比较,中国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是经济和非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居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政府应该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逐步改善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状况,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筹资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其中政府补贴包括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目前,对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来说,筹资最困难的便是地方财政,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为了确保新农保基金的顺利筹集,应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加强政策执行力,落实好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相似文献
3.
基金积累制应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各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实践经验以及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的特点业已证明,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作为主导模式.本文运用精算方法,构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精算模型,测算出几种不同利率和投资收益率组合下各参保年龄的趸缴和年缴纯保费;通过分析个人账户养老金收入替代率的敏感性,找出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个人账户待遇给付方案,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流转税和所得税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4~2009年数据资料为基础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分析方法、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流转税和所得税影响产业结构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长期来说,流转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所得税相对弱些;从短期来看,所得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流转税相对较弱,但二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都具有滞后效应。因此,分时期区别利用流转税和所得税政策影响产业结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基于前景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前景理论及其扩展研究不同货币政策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货币政策下,收入水平和边际利得的不同会促使人们相应地调整参考点和权重,使总价值函数处于不同的位置(税收和通胀也都对参考点和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农户视角下的新农保政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605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1年在湖北省团风县和宜都市进行调研的605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农户视角对当地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新农保政策对农户家庭、老年居民生活的客观影响以及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主观感受,并得出每个农户的政策效果综合得分。结果发现:对大部分农户而言,新农保政策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但仍然存在待遇水平不高从而影响新农保政策效果的问题。分析新农保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发现被访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会影响政策的效果。建议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增强农户的缴费能力,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此提高新农保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政府人力投入的经济指数、财力指数、市场化指数、面积指数、交通指数、通讯指数、人口指数、就业指数、国民素质指数等9项相对指标作为测量标准,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进行科学测量的结果表明,约占六成的公务员规模是适度的,绝大多数省区间的公务员规模呈现同质化。这可能是机构刚性和制度惯性所致。因此,各省区应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与设置政府机构体系,完善公务员编制管理制度,推行公务员动态管理模式,优化公务员编制规模。 相似文献
9.
内部营销、员工满意、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内部营销、员工满意、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部营销—员工满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关系模型,并以35家商业银行的员工和顾客为实证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模型的假设关系。研究发现:内部营销不能直接影响顾客满意,但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和服务质量而间接影响顾客满意;员工满意不但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并通过服务质量间接影响顾客满意;服务质量既直接影响顾客满意,也是内部营销和员工满意发挥作用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机械工业不但自身具有吸纳就业的能力,而且它的发展也带动提升了其他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我国机械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生产能力低下、总体水平落后等一些问题。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机械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