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压力测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金融稳健性,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展了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工作,在压力测试范围、压力情景设置、测试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情况,我国应从加强应用研究、完善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数据库、提高压力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强化测试结果应用等方面改进压力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2.
3.
小企业融资满足率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1998-200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资满足率是客观反映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实施效果的有效指标。本文一改以往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以当前我国小企业融资市场结构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建立小企业融资满足率模型,并利用1998-2009年的数据进行测算,结合我国现状,检验分析此期间的小企业融资政策有效性,从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美国种植业保险产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种植业保险产品在保险责任、保障水平、补贴方式、保险单元和政府角色五个方面的差异。表明尽管中国还处在农业保险试点阶段,但其提供的产品无论在保险责任还是保障水平上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的CAT巨灾保险产品,这与国家"低保障、低保费、广覆盖"的原则相悖,同时也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目前实务中的"平"补贴结构和"双背离"现象,也分别导致了国家补贴效率低下,保险产品价格低估和保险公司违规风险剧增等严重问题。另外,政府在产品研发和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也不利于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种植业保险产品和补贴体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主要金融市场间波动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VAR模型从投资收益波动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的相互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分解两种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国债、企业债市场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银行间拆借市场与上述三个市场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只是会受到债券市场的微弱的影响。要规范和做大做强股票市场,大力发展国债和企业债市场,引进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完善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加快银行利率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6.
以《ONE PIECE》为例探讨日本动漫形象传播及对我国动漫产业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5):149-152
发展动漫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如今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以《one piece》为例,探讨日本动漫形象传播在我国的影响力以及其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呼包鄂”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和特布沁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90-93
目前,内蒙古"金三角"——"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其他地区仍然存在差距,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单一与资源成本剧高共生、工业化加速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现、就业压力增大和文化素质不高并存等三大因素所致。文中分析认为,"呼包鄂"三市在地缘条件、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口劳动力和人才条件及经济互补性五方面具有一体化的特殊发展优势,对"呼包鄂"进行一体化且做大"呼包鄂"经济总量,不仅可以实现内蒙古经济总量增加的目标,而且能够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我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偏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过高的原因,首先从GDP核算的角度,即根据我国的GDP值存在着低估的现象的观点,对GDP值进行了上调,上调后M2/GDP金融深化指标明显下降,但是相对还是偏高.于是本文又进一步研究这个指标偏高的原因,从发行国债的规模影响即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的角度,提出了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的财政政策的影响问题,指出M2/GDP偏高并不代表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是我国特定的制度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实际汇率、通货膨胀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检验了中国经济相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相对价格的关系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对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价格进行逐个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有23个省区的数据符合理论所预示,这也从一个角度提供了各省区通货膨胀率长期存在差异的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率的差异与各省区的实际汇率之间存在较弱的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