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6篇
财政金融   9985篇
工业经济   323篇
计划管理   1751篇
经济学   3030篇
综合类   1182篇
运输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2774篇
农业经济   238篇
经济概况   291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1152篇
  2013年   1301篇
  2012年   1768篇
  2011年   2445篇
  2010年   1723篇
  2009年   1823篇
  2008年   2065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830篇
  2004年   1191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751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球42个主要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双支柱政策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增长上具有显著作用,双支柱政策在缓解金融风险顺周期性上具有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2)盯住贷款的宏观审慎工具和针对借款人、贷款人的宏观审慎组合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3)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扩张上的作用不显著,但其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相较发达经济体更为显著,发达经济体双支柱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总体显著,其中货币政策效应更为突出;(4)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下行周期优于上行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的交互效应在上行周期优于下行周期;(5)只有个别宏观审慎工具会对失业率、消费和物价产生微弱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时变流动性权重构建流动性错配指数(LMI),测算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国A股30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而研究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实时波动,同时采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分析我国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整体水平较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则偏高;在宏观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时,央行适度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引导资本市场利率水平降低等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抑制效果显著.由此,央行应选择更高效的LMI模型作为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完善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4.
邓路  刘欢  侯粲然 《金融研究》2020,481(7):172-189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资产持有量越多,企业的违约风险越低,金融资产配置的“蓄水池效应”显著;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金融资产配置导致的代理冲突显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抑制金融资产投资对违约风险的降低作用。政府规制也会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将产业政策纳入讨论发现:对于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来说,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能够降低违约风险,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管理层的短视投资行为,抑制政府规制的公司治理作用。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会计稳健性的提升是企业金融资产配置降低违约风险的重要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和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讨论,能够为政府部门防范经济运行中的内在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框架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本准则,体现了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根本性看法.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央行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这将对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梳理了美联储和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最新变化,并分析了两者异同.建议我国借鉴其有益经验,从兼具相对规则性和相机抉择性方面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支持力度,重视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加大对潜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演化发展,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为更好把握其中的规律,透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黑箱.文章将互联网金融与货币供需模型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选择2011-2018年中国75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1-2013年,互联网金融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并有助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不显著或作用有限;2013-2018年,互联网金融抑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并制约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作用显著;异质性研究:受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经由非上市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优于上市银行.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冲击了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很多国家推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危机。从经典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博弈理论来看,应对本次疫情冲击的各国货币政策协调性不足,“以邻为壑”的非合作均衡效果明显。为数不多的货币政策协调也存在执行力不足、深度与广度不够、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低等问题。在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加强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际组织需要创设协议和合作剩余分配机制,寻找货币政策刺激效果和防止国际资产泡沫之间的平衡,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建设有效的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机制。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建立长期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在现有的IMF和G20等平台上发挥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协调桥梁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央行间技术性合作等措施参与和推进协调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廓清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动态调控宏观经济的机理,揭示了两者协调影响经济的“黑箱”机制及其在经济不同阶段的搭配方式;运用中国2004—2019年的经济季度数据,构建TVP SV VAR模型探究两类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把控流动性“闸门”实现互动协调;财政政策搭配货币政策具有时变性,在整体上“同向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两类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并非始终如理论一致,在结构层面仍有优化靶向性操作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本文选取16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针对静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结论,提出坚持货币政策市场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优化银行信贷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和新常态的出现,货币政策调控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经济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对此,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和特点,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阐述了货币的流动性管理,最后对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