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6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51篇
财政金融   10404篇
工业经济   525篇
计划管理   2328篇
经济学   3410篇
综合类   1319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295篇
农业经济   355篇
经济概况   322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0篇
邮电经济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670篇
  2014年   1404篇
  2013年   1540篇
  2012年   1985篇
  2011年   2722篇
  2010年   1909篇
  2009年   1989篇
  2008年   2262篇
  2007年   1035篇
  2006年   921篇
  2005年   952篇
  2004年   1257篇
  2003年   1149篇
  2002年   814篇
  2001年   573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球42个主要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双支柱政策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增长上具有显著作用,双支柱政策在缓解金融风险顺周期性上具有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2)盯住贷款的宏观审慎工具和针对借款人、贷款人的宏观审慎组合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3)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扩张上的作用不显著,但其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相较发达经济体更为显著,发达经济体双支柱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总体显著,其中货币政策效应更为突出;(4)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下行周期优于上行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的交互效应在上行周期优于下行周期;(5)只有个别宏观审慎工具会对失业率、消费和物价产生微弱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时变流动性权重构建流动性错配指数(LMI),测算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国A股30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而研究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实时波动,同时采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分析我国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整体水平较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则偏高;在宏观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时,央行适度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引导资本市场利率水平降低等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抑制效果显著.由此,央行应选择更高效的LMI模型作为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完善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蔓延后,美债收益率迅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至0.54%;此后,随着经济重启和避险情绪消散而逐渐转为上行。2020年12月底,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约为0.95%。展望2021年,美债收益率将依然由美国经济基本面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所主导,预计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将整体抬升,并将更加陡峭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自2020年3月份以来美联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直达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并以其中主街贷款为例,详细分析其通过具体条款、借款人资格限制、利率定价等方式圈定目标企业的范围,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分析研究发现:美联储系列直达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定程度上行使了"准财政"职能,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短期内大量流动性对冲防止疫情短期影响演变为长期危机,但由于美国国内疫情日趋严重,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难言退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发挥好事业单位在国计民生服务中关键作用的一大重要前提,就是提升内部绩效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好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更好留住人才的同时挖掘职工的潜在战斗力,,提高积极性,破除传统事业单位中"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管理弊端,切实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强、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管理水平出色的人才,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7.
8.
传统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是一种总量型的调控政策,但近年来国外学者有关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研究主要基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展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调整这一外生变量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研究主要围绕合理预期展开,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规则保持长期不变,且始终公开透明,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公平的规则和平等的机会。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为主线,探讨的重点在于劳动收入份额是否能完整地反映通货膨胀动态变化、货币政策是否应将劳动收入份额纳入目标考虑范围。从实证结果来看,大多数学者基于各国历史数据验证了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从传导机制上看,货币政策可通过收入构成、金融分割、资产配置、储蓄再分配等四个渠道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从政策启示上看,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货币政策可提高就业、促进劳动收入增长、降低通货膨胀,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传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重在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现代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递,塑造和引导公众预期.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当局释放政策信号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微观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了我国的央行沟通信号和政策规则信号指数,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货币政策信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沟通信号和规则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企业投资,信号宽松程度与企业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预期管理抑制了这种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陆军  黄嘉 《金融研究》2021,490(4):1-18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之一是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货币政策对银行利率的传导中,政策利率尤其是再融资工具利率能够通过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顺畅传导。本文构造了一个多部门局部均衡模型,刻画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时变特征,从理论上讨论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传导之间的内生关系,两者共同决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基于时变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发现:(1)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阶段性波动特征,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是一直上升的,改革可能会曲折迂回。(2)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动态政策效应,多种改革政策共同推动渐进的利率市场化,但从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传导的有效性进行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仍然存在进一步推进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形成、传导与调控机制,理顺不同利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疏通货币政策对银行利率的传导,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