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朱庆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5(1):66-69
WTO反倾销协议允许成员方在倾销造成国内产业实质损害时采取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在保护国内产业 同时,会损害进口国下游产业和消费的利益。在反倾销程序中引入公共利益评价,能够避免反倾销成为片面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手段,而使其服从于公共利益的需要。WTO和欧盟、加拿大等成员方的反倾销立法对公共利益问题作了不同规定,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条款和减幅征税条款中。我国现行反倾销条例未就公共利益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的施行,全面推动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当年就实现政府采购1659亿元,预计今年的采购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全国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人员已达10000人以上。政府采购工作蓬勃地向前发展,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了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借鉴美欧经验思考中国的反倾销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对研究发现,美国、欧盟反倾销法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出口商替进口商交纳反倾销税的作弊行为的制裁”、“反规避的措施”和“承诺”问题上存在微妙差异,而这几个问题在我国反倾销法中或未涉及,或阐述较为粗略。研究这些差异。将有助于完善我国反倾销法以及更好地应对美国、欧盟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4.
当前发挥政府采购职能扩大内需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果断出手,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政府采购的规模和结构来有效影响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并配合政府产业政策、地区政策及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的全面落实。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特点,笔者认为,扩大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性导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民族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刚性约束,促进整个国内总需求的快速增长,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资产评估》2008,(12):16-18
第一章 引言
第一条为 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家知道,政府采购制度在市场经济国家有几百年发展历史,政府采购管理制度非常健全,就采购范围和规模来讲,欧美国家的政府采购范围非常宽泛,涵盖了政府及公共部门所有采购活动,其范围不仅是政府部门使用政府预算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还包括涉及国计民生的铁路、市政工程、电力、通讯、机场、停车场、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近些年来,欧美国家只要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不论资金来源于政府预算还是向私人融资,也不论是政府部门采购还是由私人企业承办,都必须实行政府采购。例如,西班牙私人建设体育场馆,由于属于公众活动场所,也必须实行政府采购。欧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占年度GDP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制度:反倾销法中的“均衡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的出口产品常常因为“物美价廉”而遭受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措施,根据WTO的统计,1995—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反倾销立案次数为356起,占WTO成员反倾销总量的14.7%,其中2003年竟然高达21.4%,成为反倾销滥用的主要受害者。公共利益制度的出现则给我国企业应诉抗辩和抑制反倾销滥用带来了新的希望。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制度要求主管机关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包括国内生产者、进口商、工业用户、消费者等利害关系各方利益在内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利益,经过权衡比较,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反倾销法的公共利益制度使反倾销措施的采用更加具有经济合理性,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倾销的滥用,发挥平衡各方利益的“均衡器”作用。 相似文献
8.
完善区县级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县级政府采购活动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提高本地区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节约采购资金,促进供应商公平竞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区县级政府采购活动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弱化原因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加强内部审计既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规范资本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财政透明度衡量问题研究——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透明度是良好财政管理的一个方面,但财政透明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承担应负责任的一种方法。准确定义财政透明度非常困难,因为透明度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