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村两级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品供给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在目前中央及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的大幅度增加或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来解决这个问题均不太现实。解决之道就是要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品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7):12-16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相对城市而言严重不足 ,但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基层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却存在严重的财政困难 ,其原因即在于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违背了公共品供给的受益原则、公平原则和最优原则。我国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来优化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与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财政能力和公共品支出的不对称,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国际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200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分析,发现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和均等化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排在前十名的大多是中部和东部地区,而排在居后位置的大多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财力与农村公共品的支出需求存在较大的不对称。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建立和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走农业联社、集体农庄化的道路;有针对性的加大政府对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投资;多渠道多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品建设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反思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变:一个建设性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凸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缺失和低效率造成的。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源是制度性的,而公共财政体制设计的缺陷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长期发展来看,农村自愿集体行动秩序的拓展受到抑制可能是更加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元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并针对性地讨论了若干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6.
温来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7)
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项目、分比例承担外部效益显著类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责,在初步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实施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实行转移支付,实现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本要件,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性环节。当前推进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改变思维定式,以财政职能划分为切入点,从应然性和实然性双重维度来分析财政职能划分理论的基本逻辑及其在我国运用的约束性,在此基础上厘清财政职能、事权、公共品供给职责和支出责任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瞄准今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切实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实现政府职能转型。 相似文献
8.
乡镇作为人口城市的起点和逆城市化的终点,在人口双向流动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尽管逆城市化现象在目前才刚刚开始,由纯农与非纯农人口构成的乡镇最佳人口规模与公共品最佳供给模型分析表明,非纯农人口构成乡镇与纯农业人口乡镇相比,最优城镇人口规模增加,最佳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农民的福利得以改善。增加乡镇中的非农业人口,有利于改善乡镇社会公共品供给水平,也是促进乡镇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韩建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1):5-7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还很不合理,一方面基础建设类公共品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公共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这又与中国实行的财政分权式改革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品供给激励差异有关。解决以上问题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变革现有的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