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19篇 |
完全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532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259篇 |
2013年 | 332篇 |
2012年 | 500篇 |
2011年 | 570篇 |
2010年 | 560篇 |
2009年 | 562篇 |
2008年 | 585篇 |
2007年 | 449篇 |
2006年 | 376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等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西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要发展,提高农业吸约资金的能力和农业资金的公用效率是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领域普通存在者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为此,充分研究“三农”发展的特点,分析农村金融的需求,从制度投计和业务开展上提高对农村金融的供给,加大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是金融业西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进入“九五”时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200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做好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力度、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农业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所有这些方面都对加大资金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强化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表达了我国金融监管当局与执政党保持政治上高度一致的意愿,且体现出在全国人大10月31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之后,我国已客观上开始了“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职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不渝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缺陷及创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缺陷(一 )政策、商业、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调整没有到位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足 ,业务单一 ,政策性金融作用有限作为政策性银行 ,农发行资金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农发行成立时 ,国务院也曾明确规定过它的资本金数量及来源。但由于财政拨付资金有限 ,且常常不能按时到位 ,农发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 ,使筹资成本上升 ,与农发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按照国际惯例 ,这个缺口应由财政补贴 ,但至今我国政策上没有这个规定 ,而是要求农发行…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孟加拉等国外乡村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模式及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由于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滞后,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中的弱势地位,既无力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又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的资金需求捉襟见肘,这种不良循环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羁绊。为此,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急需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悖论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当前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没有建立起共生共存关系,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存在诸多悖论,适应农村生产力实际水平,应当构建多元化的、以间接金融为主体、以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以国有商业金融为辅助、以小型商业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关键是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有小型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重构重组与重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包括粮食生产与供应问题在内的农业问题,10亿农民的生存、温饱、小康问题和农村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与教育)与社会发展稳定问题在内的所谓“三农”问题,是从根本上制约与影响中国现在和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点,是中国相当长时期内的弱点、痛点、热点与敏感点之所在。农业不现代化,中国无现代化;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不稳,中国不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与制度供给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试图选择金融需求视角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绩效。结果表明.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格局。近年采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农村金融改革举措对这种不对称格局的缓解作用十分有限,甚至在某些方面适得其反。本文认为,检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性的主要尺度是看其能否满足农村社会现实的金融需求。由于农村经济在宏观上关乎社会稳定与安全,其金融需求具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质,因此,政策性农村金融制度及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一段时期以来曾经风行全国的农村金融商业化改革倾向.因渗透了其它利益因素,实际上与农村社会的金融需求渐行渐远。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走出中央与地方等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困局,切实达成基于农村金融需求的制度改进共识:合理疏导农村社会长期赖以周转的非正式金融服务;通过进一步的财政退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利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