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本文以1995—2004年深沪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会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是否显著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研究结果显示,1995—1997期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意在提高上市公司稳健性水平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实施并未实质性增强1998—2000期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水平,而更为积极贯彻国际通行的稳健会计政策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则显著提升了2001-2004期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然而,单独对盈利公司所作的进一步检验却表明,2001—2004期间会计盈余显示的稳健性特征主要是由于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转变会计准则并不能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除非附以相配套的强有力的法律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事务所脱钩与政府选择:一种解释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本文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变迁中会计师事务所脱离原来所挂靠的各行政单位、走向独立化发展的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在简要回顾了会计师事务所脱钩的过程后,作者提出如果存在大量、有效的市场需求,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发展会自动选择独立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中国目前的会计服务市场主要是因为政府干预所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挂靠政府部门,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注册会计师不会自动走向独立化的发展道路.因此,脱钩只能由政府部门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3.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如何有效审计财务报表舞弊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美国在20世纪为解决该难题作了不懈努力,曾三度对舞弊审计准则作重大修订。最近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迫于新的压力又发布舞弊审计新准则SAS No.99,以替代SAS No.82。本文在回顾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变迁历史和分析SAS No.99发布背景及改进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舞弊审计准则,改进舞弊审计效果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与会计角色演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拟在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下,考察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分析我国会计角色的历史定位及其转变.认为我国会计体系的演进与发展,既取决于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法技术上的进步,还取决于会计体系与其据以运行的微观基础及社会文化道德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匹配.我国当前存在的会计信息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会计角色定位与微观二元体制结构之间的内在矛盾,表现为同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规则所内涵的市场理性要求与处于转型改制过程中的传统企业的非市场理性行为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因此,在我国制度变迁中,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有必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在市场主体的互动中寻求对会计规则理解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项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从制度层面对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着重从我国的制度背景分析了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原因,西方国家会计稳健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很难为其提供解释。以盈余为基础的监管和评价制度是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外在制度原因,而根本原因是稳健性原则的运用作为一种财务报告机制可以改善公司的盈余质量,并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7.
会计制度变迁和会计寻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会计准则具有的经济后果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在会计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原有会计制度的均衡状态被打破,与准则相关的利益集团围绕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并达到新的均衡.我国会计制度的"双轨制"变迁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重新协调与折衷的结果,会计寻租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双轨制"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会计寻租的发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重博弈使会计寻租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基于会计寻租的"双刃"性,对会计寻租的控制只能适度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严重的金融抑制、潜在收益无法内在化的弊端,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金融制度整体绩效的提高。为此,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迅速发展,在部分地区已处于主导地位,有力地缓解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本通过梳理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过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此作出解释,认为根据不同形式民间金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强监管,而不是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或放开民间金融,是破解农村民间金融困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中制度环境的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金融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由于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服务对象、经营管理以及历史问题的特殊性,作为一种支持性和补偿性的制度安排,需要政府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包括信用支持、资产支持、财政支持、资金支持、利率支持、税收支持、行政支持、信誊支持,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