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可转换债券在公司连续融资中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了可转换债券在公司连续融资中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万科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案例,分析了万科转债在万科公司连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在万科公司以未来投资期权价值不确定为基础的连续融资过程中,当投资期权项目被证实有价值时,通过可转换债券的赎回(强制转换)把初始项目积累的资金转向有价值的投资期权项目,有利于万科公司有价值投资期权项目的后续融资,验证了Mayers(1998)的连续融资假说。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评级市场刚刚起步。本文利用2007至2009年间发行的企业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建立真实利息成本(TIC)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债券的真实利息成本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信用评级在一级市场中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分别对发行成本具有解释力,但债券评级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力大于主体评级。 相似文献
3.
集合票据: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幸运的,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这个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半壁江山,提供7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的经济群体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5.
IPO发行成本与中介机构声誉——来自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市场开板以来至2010年12月31日的153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IPO发行成本与中介机构声誉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介机构声誉对IPO直接成本有显著正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声誉溢价效应;中介机构声誉对IPO间接成本有显著负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间接成本越低;由于间接成本占比较大,声誉的负向影响要大过正向影响,整体来看,中介机构声誉对IPO发行总成本有显著负影响。因此,从股票发行者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本文结论支持发行者选择高声誉的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6.
建立货币发行现代物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货币发行基金调拨模式,几十年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形势下随着货币发行量日益扩大,这套相对完善的封闭式模式运行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其明显缺点是小面额纸币、硬币与大额货币的调拨模式几乎相同,致使我国货币发行成本日益上涨,严重制约了货币发行工作现代化进程。探索以节约发行成本,提高调拨工作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新发行基金调拨模式,就势在必行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当前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一系列有可能影响币值不稳的因素采取了汇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综合调控。2006年至今已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8.5个百分点、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央银行票据存量也由2006年年初的2万亿元增加至目前的3.7万亿元以上。这些 相似文献
8.
商业化转型将大幅度提高国开行债券融资成本。债券融资成本的提高是否超出了国开行的容忍度,直接关系到国开行转型能否成功,以及转型后的类型,战略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价值补偿"的方法测度了失去国家信用后开行债券的发行成本,然后以盈亏临界点为目标测度了开行债券发行成本的生存容忍度,以银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为目标测度了开行债券发行成本的发展容忍度。三者比较的结果显示,失去国家信用后,开行债券发行成本的提高不会对国开行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但对其发展会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IPO数据,考察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受规模经济以及不同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A股IPO市场上平均发行成本占总发行收益的5.84%,平均承销费用占总收益的3.73%。并且企业发行费用随企业发行总收益增加而减小,呈现出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对于不同的发行定价机制,固定价格定价方式下企业发行成本最小,低于累计投标发行和2005年以后施行的询价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2年.面对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不断上升的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试图以正回购保持基础货币投放的稳定。然而,人民银行所持有的可用债券数量不断下降,使得正回购这一操作方式的持续性难以为继。此时,人民银行决定采用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方式来继续对冲外汇占款带来的基础货币数量的上升。2002年9月24日,人民银行与有关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协商同意, 相似文献